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自我承诺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的T/CI 031—2023《髋痹病诊疗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I》制定。T/CI 031—2023《髋痹病诊疗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2023年03月22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登记证号 51100000500017650Q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 技术开发 信息交流 专业展览 业务培训 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许军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9号恒兴大厦13F 邮编 : 100190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I 031—2023
中文标题   髋痹病诊疗规范
英文标题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ip arthralgia disease
国际标准分类号   11.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   C00/09
国民经济分类   Q849 其他卫生活动
发布日期   2023年03月13日
实施日期   2023年03月13日
起草人   刘又文、朱英杰、张颖、李刚、赵建勇、王秀利、金毅、曹玉净、许志宇、郝阳泉、庄至坤、丁韶龙、谷千江、韩崇涛、王庆丰、岳辰、习嘉宁、刘存干、尚继军、倘艳锋、张蕾蕾、赵芳萱
起草单位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唐山市中医医院、南阳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市中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郑州德仁骨科医院、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赛灵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洛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科联盟(北京)国际信息科学研究院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4.1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 年)、《骨关节病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 年)、《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05)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根据髋痹病的病因致病特点,拟定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4.1.1 气滞血瘀型 
症见:髋部疼痛,部位不移,关节活动受限,腹股沟区压痛,舌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脉沉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4.1.2 肝肾亏虚型 
症见:髋部隐痛,腰膝酸软,行走乏力,(伴或不伴)心烦失眠、口苦咽干、面色潮红,关节活动受限,腹股沟区压痛,舌红,苔白或黄,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1.3 痰湿痹阻型 
症见:髋部酸痛、沉重感,关节活动受限,腹股沟区压痛,舌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濡缓。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通络 
方药:(导痰汤+桃红四物汤加减)
4.1.4 辨证标准还包括:
a 局部情况 
包括:疼痛与否、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性质、疼痛时间、是否固定、疼痛诱因及缓解因素;髋部是否有压痛;髋部是否有畸形;下肢是否肿胀及肿胀部位;髋关节是否晨僵及持续时间;下肢是否有肌肉萎缩。 
4.1.5 全身情况 
包括:精神状态、语音、寒热、汗、头、面、眼、耳、口、身、饮食、胸胁、脘腹、腰背、四肢、睡眠、二便、女性情况、男性情况、舌、苔、脉。
4.1.6西医诊断标准 
髋关节及其周围疼痛可见于多种髋关节疾病的早期,如股骨近端骨髓水肿综合征、髋股撞击综合征、髋关节单纯性滑膜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早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等。我们诊断标准采用上述各自疾病单一诊断。
4.2纳入标准 
2.1 年龄≥15 岁,≤70 岁; 
2.2 符合上述某一疾病西医诊断标准并满足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 
2.3 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4 患者接受过同类治疗,应不少于4周的洗脱期; 
4.3 排除标准  
3.1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者; 
3.2 髋部外伤或合并有神经损伤者; 
3.3 无法合作者,如合并有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
4.4 治疗方案 
4.4.1中药治疗方案 
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痰湿痹阻型3型,采用口服中药加中药外洗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 
4.4.2 口服药物治疗 
①气滞血瘀型 口服身痛逐淤汤(秦艽 12g,川芎 12g,桃仁 9g,红花 6g,甘草 6g,羌活 12g,没药 6g,当归 12g,灵脂 6g(炒),香附 3g,牛膝 12g,地龙 6g)或恒古骨伤愈合剂(赛灵药业) 
②肝肾亏虚型 口服独活寄生汤(独活 18g,桑寄生 6g,杜仲 9g,牛膝 12g,细辛 3g,秦艽 9g,茯苓 12g,肉桂心 6g,防风 6g,川芎 6g,党参 12g,甘草 6g,当归 9g,芍药 9g,干地黄 6g)或舒筋健腰丸(陈李济)
③痰湿痹阻型 口服导痰汤(半夏6g,橘红 3g,茯苓 12g,枳实 9g(麸炒),南星 6g,甘草 6g)+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8g,桃仁9g,红花6g )或筋骨痛消丸(洛正药业)
4.4.3 中药熏洗及外用药物治疗 
采用软伤外洗药一号方(醋三棱20g,威灵仙20g,千年健20g,炒桃仁10g,珍珠透骨草30g,伸筋草30g,红花10g,花椒10g,艾叶10g,醋莪术20g,香加皮20g,海桐皮20g,苏木10g,白芷15g)(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内部协定方)水煎后,放入熏蒸床内,加热30℃至50℃进行熏洗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药物煎制与保存:所有中药均由单位统一煎制后 4℃保存,有效期1周。 
外用药:通络祛痛膏(羚锐制药)、田七镇痛膏(赛灵药业)。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3/3/22 9:43:28

*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于2023/3/22 9:43:28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3/3/22 9:43: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