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发布的T/CES 356—2025《电磁线圈灭火炮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ES》制定。T/CES 356—2025《电磁线圈灭火炮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025年10月15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06049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专业展览、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贾利民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 邮编 : 100055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CES 356—2025 | ||
中文标题 | 电磁线圈灭火炮技术规范 | ||
英文标题 |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magnetic coil launched fire extinguishing gun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29.120.01 电工器件综合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C 84 | ||
国民经济分类 | D4420 电力供应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4月30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5月03日 | ||
起草人 | 李艳明、邱旭阳、杨琳、张亚舟、高源、张亚东、李贞晓、张超、程军胜 | ||
起草单位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空间电源科技有限公 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电磁线圈灭火炮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贮存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电磁线圈发射方式的电磁线圈灭火炮产品。 | ||
主要技术内容 | 本标准是针对采用电磁线圈发射技术的新型消防装备制定的团体标准。该标准全面规定了电磁线圈灭火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运输贮存要求,其核心在于利用强大脉冲电流产生电磁力,将灭火弹精准投射至火场,实现高效灭火。 在核心技术性能方面,标准明确了关键的发射参数。灭火弹的出口速度须不低于每秒100米,以确保足够的投射距离和穿透力。脉冲电源的放电电压精度要求极高,其与额定电压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正负百分之一,以保证每次发射的能量一致性。有效载荷的出口速度相对误差需控制在正负百分之五以内。该装置具备连续发射能力,间隔时间不长于三分钟每发,以满足持续灭火需求。其瞄准机构需实现俯仰0至60度和方位负90至正90度的调转范围,确保火场覆盖无死角。 整机系统重量被限制在2.6吨以内,发射器长度不小于1米,灭火弹自身重量不低于8公斤,体现了对设备机动性与有效载荷的平衡考量。安全性是设计重点,系统必须集成多重保护机制,包括误操作提示功能、装填到位检测与联锁(未到位无法发射)以及紧急停止功能,急停状态下禁止充电与发射。设备环境适应性要求能在零下10摄氏度至零上4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并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雨密封性能。 关于设备耐久性与可靠性,标准规定了严格的寿命测试:在额定电压下加负载发射200次后,脉冲电源的电容量下降不得超过百分之一,发射器主体结构不得出现裂纹、变形或功能异常。可靠性验证则要求系统能准确响应充电控制,并在额定电压下完成规定次数的空载击发与实弹发射测试,期间无触发失败、卡滞或结构性损伤,各连接部件保持稳固。此外,设备外观颜色统一规定为大红色,并对外观质量、紧固件及转动部件提出了明确的工艺要求。该技术规范通过系统化的参数界定与严格的测试方法,为这一创新消防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与作战效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10/13 15:10:35 | ||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10/13 15:10:35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10/13 15:10:3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