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发布的T/CES 354—2025《相变堆积床储换热一体化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ES》制定。T/CES 354—2025《相变堆积床储换热一体化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025年10月14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登记证号 51100000500006049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专业展览、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贾利民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邮编 : 100055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ES 354—2025
中文标题   相变堆积床储换热一体化系统技术要求
英文标题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integrated storage and heat transfer system of a phase-change deposit bed
国际标准分类号   27.010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D441 电力生产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30日
实施日期   2025年05月03日
起草人   白宁、姜晓霞、贾朋森、陈晓飞、韩雨辰、李广博、陈星、王际辉、邱永 志、沈阳、于洋、程蓉蓉、杨乐、郭浩楠、牛明宇、程旻、吴君军、付乾、廖强、朱恂、严俊杰、刘 明、赵永亮、朱春宇、盛楠、霍宇涛、王宇航、孙克衍
起草单位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 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滇中区域分公司、重庆清电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远 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相变堆积床储换热一体化设备及系统的技术要求。本文件的制定规范了相变堆积床储换热一体化系统技术要求。本文件的制定可指导部分电蓄热式储换热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储电放热的相变堆积床储换热一体化系统,且储热量在200 kW·h以上,储热温度1000 ℃以内,可指导大型化、宽温域的相变堆积床储换热一体化供蒸汽式装置高效稳定运行。
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针对储热量在200千瓦时以上、储热温度不超过1000摄氏度的大型电蓄热式系统,规范了其设计、运行与性能要求。该系统以空气为传热介质,核心设备包括风机、电加热器、相变堆积床蓄热器及控制系统。系统要求风机风量不低于1000立方米,电加热器出口温度可在室温至1000摄氏度范围内设定,储热与放热的额定时长均不低于4小时,最长允许过程为8小时。
系统对相变蓄热胶囊有明确技术要求:胶囊宜为球形,密封良好,能承受工质压力;内部相变材料需具备稳定的热物性,在经历1500次相变循环后,相分离现象不明显且蓄热效率衰减不超过百分之十。系统运行要求严格,储热终点时蓄热体所有测点温度需高于材料熔化点,放热终点时平均温度需低于凝固点。
在控制与安全方面,系统需配置以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具备手动与自动控制模式,并能实现风机与加热器的联动控制,防止加热器空烧。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参数自动调节、异常报警及数据记录功能。测温布置要求精密,温度仪表精度不低于正负零点零一摄氏度,测点在径向与高度方向需以零点一米间隔布置,以精确捕捉温度场分布。
测量设备选型亦有明确规定:空气流量采用旋进旋涡流量计,不确定度不超过百分之一点五;温度测量采用K型热电偶,量程为零至一千一百摄氏度,不确定度为百分之一摄氏度;压力测量采用膜盒压力表,量程为零至二十五千帕,不确定度不超过百分之二。系统整体设计寿命不低于二十五年,且需预留扩容接口并备有三年用量的相变胶囊,确保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与扩展性。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5/10/13 9:29:33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10/13 9:29:33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10/13 9:29:3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