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发布的T/CES 347—2025《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用设备抗震检测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ES》制定。T/CES 347—2025《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用设备抗震检测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025年10月13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06049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专业展览、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贾利民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 邮编 : 100055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CES 347—2025 | ||
中文标题 |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用设备抗震检测技术规范 | ||
英文标题 | Tes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of devices used for lithium-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27.180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F 19 | ||
国民经济分类 | D441 电力生产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4月30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5月03日 | ||
起草人 | 顾正建、叶腾波、周炜、倪浩明、孙丽娜、王林、王旭、张洪涛、杨智皋、 孙国良、黄浪、王亚平、王仁文、张孝同、张嘉豪、郭少波、孙悦、李彦、韦银涛、张爱亮、苏久 锋、张耀先、赵恒亮、冀家琪、钟博、李富亮、吴媛、林皓、陈燕、马勇、邵宇杰、梁晶晶、丁纬 达、李伟、梅益鹏、周喜超、王楠、高逸峰、杨梅、赵栋、赵雪雯、李慧娜、黄伟光、乔雄、刘茂 桂、郭寅远、陈世锋、郑成龙、孙东蕾 | ||
起草单位 | 国家高端储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 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大学、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北人绿色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昌智能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锡市检 验检测认证研究院、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江苏威腾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江西剑安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认英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风零碳能源有限公司、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运达智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 苏华辰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义乌市供电公 司、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继远软 件有限公司、苏州云能魔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政联(北 京)标准化技术院 |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以锂离子电池为能量载体的储能系统用设备抗震性能的检测和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入抗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用设备的抗震技术性能的考核和评估,其他类型的储能系统用设备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 ||
主要技术内容 | 本标准系统性地规定了储能系统设备在7至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的抗震性能检测与评估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消防装置、储能变流器等关键设备,检测环境要求温度5℃至40℃,相对湿度不超过75%。 在检测设备方面,标准对振动台等试验设备提出了严格的容差要求,包括基准点控制信号容差±15%,检查点加速度在500 Hz及以下容差±25%,频率容差根据频段分别规定为±0.05 Hz至±0.5%不等。检测流程主要包括振动响应检查、抗震性能考核和震后检查三个步骤。振动响应检查采用白噪声激振法或正弦频率扫描法,频率范围1 Hz至35 Hz,旨在识别设备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危险频率等动力特性参数。 抗震性能考核可采用单轴或多轴激励,试验波形推荐使用人工合成地震波或正弦共振拍波。对于正弦共振拍波,标准明确采用单轴五拍波,每拍5周,并给出了持续时间计算公式。输入加速度的确定综合考虑了方向系数、设备重要度系数、建筑物楼面加速度放大倍率及地面加速度。其中,水平方向输入加速度根据公式计算,垂直方向则取水平方向的一半。针对不同地震烈度,标准规定了相应的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例如8度设防烈度对应0.15g。 测点布置要求严谨,抗震性能考核时至少需在振动台台面、设备底部、重心和顶部布置4个加速度传感器,并在应力集中位置安装应变计。性能评估方面,标准规定了明确的合格判据:在7度考核后结构不得有变形和破坏;8度考核后主体结构需保持完整,允许轻微变形和连接部分轻微损伤;9度考核后主体结构允许部分变形和破坏,但设备不得倾倒。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出现组件脱离、冒烟、起火或爆炸等严重失效现象。该规范通过量化指标与系统化测试流程,为储能设备在强震区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保障。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10/10 15:24:13 | ||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10/10 15:24:13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10/10 15:24:1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