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发布的T/CES 341.2—2025《中低压配用电设备设施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第2部分:传感器》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ES》制定。T/CES 341.2—2025《中低压配用电设备设施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第2部分:传感器》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025年10月10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登记证号 51100000500006049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专业展览、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贾利民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邮编 : 100055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ES 341.2—2025
中文标题   中低压配用电设备设施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第2部分:传感器
英文标题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on - line monitoring for medium and low voltag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Part 2:Sensors
国际标准分类号   29.240.01 输电网和配电网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   F 29
国民经济分类   D4420 电力供应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30日
实施日期   2025年05月03日
起草人   张喆、王洪亮、黄毕尧、刘洋、李伟胜、万尚军、王祥、李岩、李良、王 照、辛明勇、马晓昆、章恩友、郭小广、战明君、张建宇、朱国栋、盛杨、王贺敬、张传远、李绪 勇、刘献成、于雷、李迪星、高鑫、代志刚
起草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鹤 壁供电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有新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 司、江苏征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贵 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郑州麟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宁波迦南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京锐电气有限公司、河南许继 仪表有限公司、上海思源光电有限公司、许昌继电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 司、黑龙江省电工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低压配用电设备设施在线监测传感器的选型配置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20 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及承载其运行的基础设施在线监测系统的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是总则标准的具体化延伸,专门针对在线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配置选型和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用电设备及基础设施在线监测系统的传感器选型与配置。
在传感器典型配置及选型方面,标准对中压配用电设备、低压配用电设备、分布式电源及公共用电设备、电力设施及运行环境四大类对象进行了细致划分,并为每一类具体设备或环境提供了针对性的传感器配置方案。例如,中压设备如杆塔需配置倾角传感器和泄漏电流传感器,其倾角测量范围在正负30度之间,精度达到正负0.05度;架空馈线和电缆馈线则广泛采用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覆盖零下45摄氏度至零上125摄氏度,精度为正负1摄氏度。对于开关柜、环网柜和配电变压器等关键设备,除基础电气参数监测外,还配置了多种原理的局部放电传感器,监测频段覆盖特高频、超声波、脉冲电流和暂态地电流,以适应复杂的绝缘状态诊断需求。分布式电源如光伏阵列配置照度传感器监测辐照强度,范围0至1400瓦每平方米;风力发电机配置振动和风速传感器。运行环境如电缆沟道和配电站室则需监测温度、湿度、烟雾、水位及有害气体浓度等。
在传感器技术要求层面,标准规定了严格的环境适应性,需满足一系列国家标准关于高低温、湿热、盐雾、老化的试验要求。工作电源要求多样且可靠,电池供电的传感器使用寿命不低于8年,太阳能供电系统在无光照条件下需能独立供电至少14天。外观结构上要求传感器铭牌清晰、外壳防护等级至少达到IP65,确保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功能要求全面,传感器需支持Wi-Fi、蓝牙、Zigbee、LoRa等多种无线通信方式以及RS-232/RS-485等有线接口;智能汇聚终端需具备多路通信接口,支持4G/5G、以太网及卫星通信,并兼容DL/T 645、Modbus、MQTT等多种通信协议。对时守时精度要求严苛,传感器守时误差不大于3秒每天,智能汇聚终端与北斗对时误差不超过1秒。数据管理方面,要求智能汇聚终端具备数据汇聚、存储至少30天、以及本地分析和事件主动上报的能力。
性能要求尤为突出,除了满足基本的气候和机械性能外,对绝缘电阻有明确分级要求,例如额定电压60伏以下要求绝缘电阻不小于100兆欧。电磁兼容性需通过静电放电、射频电磁场辐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等多项严苛测试,确保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安全性强调传感器应采用低功耗、免维护、小型化设计,安装不能影响原有电力设备的绝缘、密封和接地性能,并采取必要的防盗、防振、防电磁干扰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该标准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的传感器技术规范,为构建可靠、高效的中低压配用电在线监测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感知层基础。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5/10/9 15:16:37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10/9 15:16:37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10/9 15:16:3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