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自我承诺
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布的T/BTIAIRI 0001—2025《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要求》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BTIAIRI》制定。T/BTIAIRI 0001—2025《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要求》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25年09月28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
登记证号 | 51110000358996439E | 发证机关 | 北京市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开展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制定、产业融资、自主品牌推广、技术引进与嫁接、知识产权交易与保护、专业咨询培训与会展、承接政府委托、国际交流与合作。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贾净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1号生产力大楼 | 邮编 : 100088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BTIAIRI 0001—2025 | ||
中文标题 | 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要求 |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25.040.30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C348 通用零部件制造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9月25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12月25日 | ||
起草人 | 全琪、张伟宁、符勇、任容玮、刘益彰、杞航、逯文、李昌霖、张俊丰、王健、周荣晖、石照耀、杨秋影、何阳、王凯、石文静、左利静、梁乔玲、秦宇、房海南、贾世坤、唐成文、邵振洲、祝宗煌、李党清、辛栋、刘金祥、黄伟明、李勇杰、朱宣霖、郭继舜 | ||
起草单位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迈驰铁人(四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庆蓝黛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深圳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因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南京因克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富兴电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凯机电有限公司、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经元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动界智控(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爱福纳(杭州)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除了标准的规范性要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外,本标准的正文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1、接口类型及设计原则: 1.1 接口类型; 1.2 接口设计原则:遵循接口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易维护等设计原则; 2、接口要求 2.1 机械接口:区分为旋转关节及直线关节,对旋转关节的输出盘径向圆跳动、安装配合面(凸缘止口)对输出盘轴线的径向圆跳动等指标提出要求,对直线关节的球轴承孔位径向圆跳动、基座轴承孔径向跳动等指标提出要求。 2.2 电气接口: 对动力电气接口提出要求,包括额定直流电压、接口接插件、接口工频耐压等级、绝缘电阻等;对接线方式提出要求,应采用中空孔走线方式,包括关节级联供电、关节并联供电两种方式;对信号电气接口提出要求。 2.3 通信接口:对通信接口端子及通信协议层提出要求。 2.4 线缆、连接器、引出线要求:对线缆、连接器、引出线提出要求。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9/28 19:10:50 | ||
*由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于2025/9/28 19:10:50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9/28 19:10:5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