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发布的T/CES 331—2025《车网互动充放电设施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ES》制定。T/CES 331—2025《车网互动充放电设施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025年10月09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06049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专业展览、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贾利民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 邮编 : 100055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CES 331—2025 | ||
中文标题 | 车网互动充放电设施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discharging facilities in vehicle-to-grid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35.240.99 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L 70 | ||
国民经济分类 | D4420 电力供应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4月30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5月03日 | ||
起草人 | 赵永生、张帅、刘柱、王文、张楠、付昀夕、李亚红、李浩松、李温静、陈 坤、刘帅、黄吕超、王永贵、李炳森、徐科、刘涛、韩庆雯、戚艳、李培军、张元星、谭大帅、祖国 强、杨烨、李曜、杨天林、郭屾、张冀川、林佳颖、孙浩洋、冯笑、刘涓钰、王果、鲍卫东、张崇 超、刘晓楠、郭书麟、王利民、杜月、林大伟、冯绍娟、连晓威、夏丹蕾、刘宇航、刘玉民、郭文 静、潘轲、马红月、杨济源、方金国、马晓昆、杨挺、刘卓涛、刘永相、冯相为、邹振华 | ||
起草单位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 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欣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思极网安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北京国网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 省电力有限公司、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宸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车网互动充放电设施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包括车网互动中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充放电设备、充放电运营服务平台、电网企业信息系统、智能移动终端等。 本标准适用于车网互动中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相关的信息安全防护设计、研发、测试评估和运行维护等。 | ||
主要技术内容 | TCES 331-2025《车网互动充放电设施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车网互动(V2G)场景下充放电设施信息安全的团体标准,旨在规范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充放电设备、充放电运营服务平台、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及智能移动终端等信息安全防护的技术要求。标准涵盖了防护设计、研发、测试评估和运行维护全流程。 标准首先明确了信息安全防护的总体框架,将防护对象划分为用户层、充放电运营服务层和电网层,并定义了六类关键交互接口,包括充放电设备与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充放电设备与运营平台、设备与智能终端、平台与智能终端、平台与电网信息系统以及平台与其他平台之间的接口。防护原则强调合规性、可操作性、成熟技术应用、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以及数据分类分级防护,要求在上线前、中、后进行持续风险评估并建立应急机制。防护目标聚焦于保障充放电设施本体安全与交互接口安全,确保系统免受恶意攻击,防止数据泄露、破坏和未授权使用。 在充放电设施本体安全方面,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需参照GB/T 41578-2022,确保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安全,特别是在充放电和静置状态下保护个人隐私和车内数据。充放电设备安全要求包括物理安全和本体安全,物理安全具体采用双重锁具机制、视频摄像头实时监测、现场行为规范及运维模式权限限制;本体安全则涉及身份鉴别、动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传输、专用SIM卡通信、入侵行为检测与阻断、安全审计、文件完整性校验和可信验证,其中身份鉴别要求基于国家密码技术,核心计费模块使用专用SIM卡。 充放电运营服务平台安全参照GB/T 22239-2019第三级标准,覆盖物理、边界、网络、应用、数据和主机防护,并特别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要求数据预训练符合网络安全法,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客观、多样,并采取数据投毒分析和算法后门监测措施。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依据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原则,负荷调控系统控制功能在生产控制大区单独分区,管理功能及市场交易系统部署在管理信息大区,外网交互应用通过逻辑隔离设备数据交换。智能移动终端安全参照T/CEC 208-2019和YD/T 3082-2016,要求多属性身份认证、动态访问控制调整及个人信息保护。 交互接口安全防护以数字身份为基础,强调身份认证、授权和动态访问控制。各接口安全重点各有侧重:充放电设备与电动汽车系统接口注重通信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止伪冒控制;设备与平台接口关注设备认证和远程通信协议安全;设备与智能终端接口确保身份和服务认证的保密性、完整性;平台与智能终端接口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护认证过程安全;平台与电网信息系统接口要求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日志审计,满足DL/T 2473.2-2022;平台与其他平台接口则遵循T/CEC 102系列标准的鉴权认证、数据传输安全和密钥管理要求。 技术特点上,标准突出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动态访问控制机制、基于国家密码技术的加密与身份鉴别、多层级防护架构以及数据分类分级措施。参数方面具体包括双重锁具、专用SIM卡、第三级安全防护标准、逻辑隔离设备等实际技术参数,体现了对实际操作性和安全可靠性的双重考量。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9/28 11:34:46 | ||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9/28 11:34:46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9/28 11:34:4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