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发布的T/CES 322—2024《能源舱供能系统性能测试评价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ES》制定。T/CES 322—2024《能源舱供能系统性能测试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025年10月09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登记证号 51100000500006049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专业展览、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贾利民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邮编 : 100055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ES 322—2024
中文标题   能源舱供能系统性能测试评价规范
英文标题   Specification for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energy cabin power supply system
国际标准分类号   27.010
中国标准分类号   F 10
国民经济分类   D4420 电力供应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
实施日期   2024年12月30日
起草人   窦真兰、陈洪银、王松岑、张春雁、黄华、李建锋、张智慧、李德智、王楠、宋平、 周喜超、李娜、张新鹤、李琦芬、赵英汝、吕志鹏、唐继旭、张忠成、马韵婷、杨梅、张宇、陈安、朱帷晞、韩冬、 贺林钰、郑安桥、丁路遥、李庆伟、龚剑辉、冯霜霜、卞世敏、施宏毅、封亚琴、张丽婷、张扬、宣士峰、 潘欣怡、梁亚英、李岩、郭田岸、李金山、贾晓强、芋耀贤、杨斌、高逸峰、郭毅、杨晓霞、张若思、林健、 张刘海、景锐、邱晓明、田媛
起草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 限公司、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综合能源集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 业协会、上海电力大学、中集安瑞科能源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北京国网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上海航天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平高集团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河北雄安许继电科综合能源技 术有限公司、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舱供能系统的性能测试、评价流程等方面规范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能源舱供能系统的性能测试与评价流程。
主要技术内容   一、系统构成与模块化设计
能源舱供能系统是一种模块化集成的即插即用小型能源供应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组合市变电模块、微电网模块、地源热泵模块、水蓄能模块和生物质模块等核心单元。该系统通过多能互补与能效管理,为用户提供经济、可靠、高效的冷、热、电、气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各模块均经过标准化测试,确保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二、各模块性能测试重点
市变电模块重点测试稳定性与运行效率,包括温升测试、短路承受能力测试、绝缘性能测试,以及负载损耗、空载损耗和功率因数等效率指标,确保变压器在额定工况下安全稳定运行。
微电网模块测试电压和频率稳定性、动态响应能力,以及光伏、风电、储能等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系统传输损耗,要求系统在负载突变时能快速维持稳定。
地源热泵模块测试多种运行模式下的稳定性与能效比,包括蓄冷/热模式、单机供能模式及联合供能模式,并在不同季节工况下测量制热/制冷性能系数。
水蓄能模块测试储水能力、密封性能、承压能力、热性能及安全性能,验证其在调峰填谷过程中的可靠性与热效率。
生物质模块测试热稳定性和燃料转换效率,确保生物质在储存和利用过程中安全高效。
三、智能控制系统测试
集中调控系统具备电/热源调控、负荷管理、发电优化调度等功能,需进行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功能完备性及响应性能测试,确保其能够实现对多能源设备的协同优化控制。
主动运维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电气参数、冷热系统参数、环境数据等,实现故障预警与智能维护,测试内容包括系统可靠性、功能完备性及数据处理性能。
四、评价指标体系
能源效率指标包括系统整体能效、地源热泵制热性能系数、生物质发电效率、氢燃料电池效率及储能充放电效率,全面反映能源转换与利用水平。
供能质量指标涵盖供电频率与电压合格率、天然气杂质含量合格率、冷热网出口温度波动合格率,并综合计算系统整体供能品质合格率。
可靠性指标分别评估供电、供冷/热、供气的有效供能时间占比,并通过加权平均计算综合可靠性,权重依据能源形式的重要性确定。
环保性指标包括碳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废物综合利用率和能源循环利用率,体现系统的绿色低碳水平。
五、性能测试方法
性能测试流程包括测试目的明确、计划制定、数据采集、指标计算与报告生成。测试方法分为指标性测试和稳定性可靠性测试两大类,后者包括负荷突变承载力试验、全场景集中调控稳定性试验和长时稳定运行试验,通过模拟典型工况验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韧性与稳定性。
六、技术特点
该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化与灵活性,支持多能互补与优化调度;智能调控与运维系统实现实时监测与预测分析;评价体系全面覆盖能效、质量、可靠性与环保性;测试方法贴近实际工况,确保系统具备良好的工程适用性与可靠性。该标准为能源舱供能系统的设计、建设与运行提供了完整的技术规范与评价依据。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5/9/28 10:50:18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9/28 10:50:18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9/28 10:50: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