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城市产业创新联合会自我承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城市产业创新联合会发布的T/ICIIF 001—2025《智慧多功能杆及配套设施运维标准》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ICIIF》制定。T/ICIIF 001—2025《智慧多功能杆及配套设施运维标准》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城市产业创新联合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城市产业创新联合会
2025年09月23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城市产业创新联合会 | ||
登记证号 | 51110115MJ0335192B | 发证机关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 |
业务范围 | 开展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政策研究、规划设计、创新技术研究、产业发展、标准研究、技术交流、评价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郭志英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中路10号永晖大厦B座 | 邮编 : 100176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ICIIF 001—2025 | ||
中文标题 | 智慧多功能杆及配套设施运维标准 |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01.120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S952 社会团体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9月05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9月05日 | ||
起草人 | 颜敏、孙雨晴、魏冉明、丁丽丽、杨超、李强、付明、孙健、白雪、姬凌颖、 李志深、富晓丹、姜玉稀、熊伟、栗军、孙征、何永浩、张蕾、刘瑾、张学森、代金良、丛炳森、金 亮明 | ||
起草单位 | 北京数字基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智能城市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 京盈创力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兴数字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麦克奥迪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中领启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凌 阳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兴亦新市政工程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京展建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 冉景程建设(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道仪数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听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共达电力 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北元电力有限公司 |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本标准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规定智慧多功能杆及配套设施全生命周期运维的内容、要求与技术规范,适用于城市道路、广场、园区等区域已建成的智慧多功能杆项目,为设施运行、管理与维护提供统一技术依据。 (一)范围与术语 1.范围界定:明确覆盖智慧多功能杆及配套设施(含综合箱、配电系统、网络设备、挂载设备等)的巡检、维修、技术档案管理、安全管理等全流程运维工作,同时限定适用场景为已建成项目的运维阶段,不涉及前期设计与施工。 2.术语统一:界定12项关键术语,包括智慧多功能杆(含杆体、综合箱、综合管道的系统装置)、设备舱(杆体下部配套设备安装场所)、挂载设备(实现照明/交通管控等功能的附属设备)、AI巡检(基于AI与深度学习的智能异常识别方式)、应急抢修(突发故障的快速处置活动)等,统一行业表述口径,避免认知偏差,为标准落地提供基础支撑。 (二)基本规定:从总体要求和一般要求两方面搭建运维工作基础框架。总体要求强调安全合规(含电气安全、高空作业安全等)、体系健全、协同机制、景观适配等核心原则;一般要求细化运维计划制定、专业人员资质、工具设备配置与校准等实操要点,确保运维工作有章可循。 (三)运维内容:围绕全周期管理,拆解为五大核心模块,明确各环节操作标准。 1.巡检:按“日常+月度+按需”划分巡检类型,日常巡检每日不少于1次,全量覆盖设备外观、功能与环境;月度巡检聚焦故障高发区与历史问题深度检查;按需巡检针对节假日、重大活动、恶劣天气及市民反馈开展定向保障。巡检方式采用“人工+AI+平台智能监测”组合,人工侧重环境清理与机械构件检查,AI识别外观异常与环境风险(如路面积水>50cm),平台实时监控电气参数(电压波动≤±5%)。 2.维修:区分三类维修场景,日常维修需即时处置现场故障,无法解决的缺陷按等级限期消除;专项维修针对设施拆移、外力损坏修复等场景,需制定专项方案;应急抢修建立 “接报响应-分级处置-闭环归档”流程,15分钟内响应故障,一级故障(如整条路路灯不亮、带电部件外露)1小时内修复,二至四级故障分别按2小时、24小时、48小时完成处置。 3.技术档案管理:规范资料管理要求,运维技术资料需包含基础台账、巡检维修日志(记录巡检人员、故障描述、处理措施等)、考核台账;设施检修变更后7天内更新台账,定期形成周/月/ 年报;档案保管区分电子档(≥15年)、纸质档(≥10年),重大工程变更与安全事故档案永久保存。 4.物料和装备管理:明确备品备件需按2个月常规消耗量储备,仓库需设置防火、防水、防盗措施,日常与应急物料分类存放;运维装备需建立台账,新装备验收需核查合格证与检测报告,带电作业工器具等需定期经资质机构检测,确保合规可用。 5.安全管理:细化全流程安全要求,岗位设置涵盖电力工程师、特种作业人员等,人员需定期接受安全与技能培训;作业环节强调电气安全(断电验电、悬挂“禁止合闸”标识)、高空作业(地面监护、五点式安全带)、占道施工防护(符合GB 5768.4与DB11/T 854要求);防雷接地需满足电阻≤4Ω,定期检测整改。 (四)运维要求:针对不同设施类型,提出专项运维标准,确保设施性能达标。 1.智慧多功能杆:杆体倾斜度≤5%、锈蚀面积≤5%,混凝土基础无裂纹露筋;设备舱需防水防尘、内部清洁无杂物;照明设备需保持灯罩通透、绝缘完好,同路段光源统一,每年清洁1次,更换LED灯具需具备3C认证。 2.配电与网络设施:分支箱防护等级≥IP54(GB/T 4208-2017),线缆强电弱电单独穿管,地下电缆埋深与间距符合规范;网络设备需每季度检查防火墙策略,光纤熔接损耗达标,定期检测链路衰减。 3.综合箱与挂载设备:综合箱接地可靠、仪表显示准确,具备温湿度与水浸告警功能;挂载设备需安装牢固、无部件缺失,新增设备需校核杆体承载能力,供电接口标准化且匹配预留功率,数据接口支持TCP/IP等通用协议。 (五)管理平台与AI巡检:强化技术赋能的标准化落地。 1.管理平台:明确“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平台支撑层- 业务应用层-场景服务层”的五级架构,细化实时监控、工单管理、资产盘点等功能,要求支持多维度数据输出与大屏可视化。 2.AI巡检:规范设备配置要求、分区巡检模式及全流程闭环(数据采集-事件上报-人工复核-工单处置- AI复检),适配雨雪天气等特殊场景的巡检策略。 (六)考核评价:建立量化评估体系,确保运维质量可控。由第三方机构通过现场检查、平台数据核查等方式开展季度与年度评价,指标涵盖设施完好率、功能可用率、故障修复及时率、公众投诉闭环率等,结合安全隐患排查、管理资料完整性等维度形成综合评分,划分优秀至不合格四档评价结果。 本标准以全生命周期运维为核心,突出“技术创新+实操落地”的平衡。通过明确AI巡检场景适配规则、管理平台数据接口规范、故障分级响应机制等创新内容,结合北京经开区60km2运维实践经验,形成兼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行业指南,助力破解“重建设轻运维”、“技术应用不规范”等行业痛点。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查看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9/23 10:23:57 | ||
*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城市产业创新联合会于2025/9/23 10:23:57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9/23 10:23:5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