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发布的T/CES 330—2025《电力共享机房建设及运维导则》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ES》制定。T/CES 330—2025《电力共享机房建设及运维导则》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025年10月09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06049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专业展览、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贾利民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 邮编 : 100055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CES 330—2025 | ||
中文标题 | 电力共享机房建设及运维导则 | ||
英文标题 | Guidelin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ower sharing equipment room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29.020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L 04 | ||
国民经济分类 | D4420 电力供应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4月30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5月03日 | ||
起草人 | 吴俊峰、靳晓嘉、项添春、魏然、陈玉涛、李浩松、杨强、梁田、梁晓虎、 郝磊、王明、王勃、陈冬、黄旭、王楠、韩晓罡、毕艳冰、杨桐、刘振武、赵建昊、张聪、王海彪、 岳洋、马璐、王安颖、魏潇、刘明阳、韩国清、张天豪、朱辉、柏航、任智帆、胡立星、梁海深、王 磊、刘博、冯瑛敏、黄丽妍、张凯楠、何明、陈文康、高洋、李英明、李金龙、白中华、佟振清、王 晓明、张敏、马德宇。 | ||
起草单位 | 天津思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 司、天津津电智慧产业管理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 电分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南供电分公司、国网天津市 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东丽供电分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州供电分公 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宁河供电分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宝坻供电分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 司武清供电分公司、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四川思极科 技有限公司、吉林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冀北思极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陕西思极科技有限公 司、山东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 |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共享机房的建设及运维要求,包括电力共享机房建设、运行维护及检测、应急管理和技术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电、输电、配电及相关单位利用电力站房等基础设施,为通信运营商开展的电力共享机房建设和运维等活动,利用电力设施建设电力无线专网基站、其他类型移动通信基站(3G、4G等)的场景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文件执行。 | ||
主要技术内容 | 一、总体技术框架 适用范围:规范电力共享机房(含汇聚机房和C RAN机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适用于发电、输电、配电单位利用电力基础设施为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共建共享服务,兼顾电力无线专网基站等其他场景的参考性。 核心原则:强调安全性、最优化、差异化设计,要求机房建设不得影响电力安全生产,需满足节约资源、环保及智能化运维需求。 二、关键技术内容 土建与空间设计 选址要求:优选地面一层独立站房,层高≥2.2米,面积≥5㎡,承重标准≥6.0kN/m2,禁止选用合建或地下站房(特殊情况需满足防汛条件)。 布局优化:矩形空间优先,避免变形缝,设备排列需预留1.0米维护通道,采用上走线方式,电力与通信线缆间隔≥7cm。 环境控制:无外窗或双层固定窗设计,温度10~30℃、湿度10%~90%,照明照度≥200lx。 电源与动环系统 供电配置:市电引入380V直供电,汇聚机房初期容量≥100kW,C RAN机房≥50kW;开关电源采用N+1冗余,蓄电池备电时间≥2小时,禁用梯次利用电池。 空调与监控:精密空调需具备断电自启动功能,动环系统集成门禁、烟感、水浸等监控,支持远程智能化管理。 安全防护体系 防火设计:配置气体灭火系统(如七氟丙烷浓度≥0.634kg/m3)、防火封堵及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禁止水喷淋系统。 防雷接地:联合接地电阻<10Ω,综合防雷措施涵盖直击雷防护、电磁屏蔽等。 抗震要求:抗震设防等级≥丙类,设备安装符合YD5059标准。 运维与检测 巡检周期:新建机房投运3个月内每月全面巡视,后续按月度(低压配电箱)、季度(蓄电池)、年度(容量试验)分级检测。 应急管理:建立24小时联动机制,预案覆盖火灾、水淹等场景,缺陷处理遵循“四不放过”原则。 三、技术特点 智能化集成:动环系统支持远程监控与故障预测,空调、电源等设备需接入统一平台。 高安全性设计:硬质隔离蓄电池柜、防小动物装置、双重门禁系统及视频监控全覆盖。 绿色节能:采用T5/LED节能光源、高效精密空调,冷热分区布局提升制冷效率。 标准化管理:明确运营单位与资源运维单位的“双准入”“双签发”责任机制,施工需持证进站。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9/11 16:46:09 | ||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9/11 16:46:09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9/11 16:46:0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