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自我承诺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发布的T/GMES 031—2025《销/球盘摩擦磨损试验 第1部分:常温试验方法》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GMES》制定。T/GMES 031—2025《销/球盘摩擦磨损试验 第1部分:常温试验方法》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2025年09月02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6200005210368260 | 发证机关 | 甘肃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 咨询服务 培训交流 考察学习 机械展览 出版刊物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贾德强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兰州市城关区金昌北路208号 | 邮编 : 730030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GMES 031—2025 | ||
中文标题 | 销/球盘摩擦磨损试验 第1部分:常温试验方法 |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19.060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C348 通用零部件制造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9月02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9月02日 | ||
起草人 | 樊恒中、张永胜、王振军、苏云峰、解国新、乔旦、张强强、宋俊杰、樊小强、隋天一、陆俊杰、何乃如、陈同舟、王龙、曹文辉、高青娟 | ||
起草单位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中科凯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兰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 |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6 试验设备及仪器 6.1 试验条件 6.1.1 试验应在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较严格的试验,应控制在23℃±5℃之内。 6.1.2 试验环境的相对湿度通常控制在40%~60%之间,以确保在试验过程中,防止样品表面形成水膜或引起静电等问题。对于敏感性材料,湿度应控制在40%±5%范围内,或其他较窄范围内。 6.1.3 试验环境应无振动、无强电磁干扰、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粉尘。 6.2 测力系统 6.2.1 试验机的测力系统应按照GB/T 16825.1进行校准,其准确度等级为1级。 6.2.2 销盘式摩擦试验机应配有加载法向力和摩擦力测定系统,以确定摩擦系数。 6.2.3 加载法向力校准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0.5%F.S,示值重复性不超过1%。 6.2.4 摩擦力校准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F.S,示值重复性不超过1%。 6.3 试样夹持 6.3.1 对磨球安装于球夹具中,球夹具固定杆将对磨球顶出1/3,用于摩擦接触,且保证在摩擦过程中,球体不可滚动。销试样安装于上试样夹具中,销/球在接触时垂直于试样表面,角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以确保必要的接触条件。 6.3.2 下试样用样品夹具固定于样品台上,试样保持垂直于主轴轴线,角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 6.3.3 固定销试样/球夹具的加载装置应位于摩擦接触面上,加载装置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以减小由滑动摩擦引起的额外载荷。试样夹持必须是稳定、牢固,以避免试样在试验过程中的松动。 6.4 测速系统 6.4.1 试验机的测速系统应按照JJG 1134进行校准,其准确度等级为0.002级。 6.4.2 主轴转动在有负载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恒速,转速误差不超过±1%F.S,转速测量范围在10 r/min~1000 r/min之间,应配备转数计数器以便于记录。 6.5 测量系统 6.5.1 试验机的表面轮廓测量系统应按照JJG 1305进行校准,其准确度等级为0.02级。 6.5.2 测量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0.5%F.S,示值重复性不超过1%。 7 试验参数 7.1 载荷 摩擦磨损接触处法向力值。 7.2 转速 接触面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以rpm/min为单位。 7.3 摩擦半径 接触面之间滑动,其滑动位置距离中心点的长度。 8 试验方法 8.1 在试验前,试样应清洗与干燥。使用不含氯和非成膜清洗剂或溶剂清除试样表面污垢和异物,随后干燥以清除所有可能残留的清洗剂。 8.2 将球安装入球夹具中,并将销/球夹具固定于加载装置上。试样放置于样品台,用样品夹具固定。确定销/球与样品表面的距离为2mm~3mm,并保证试验过程中,销/球夹具运行轨迹无触碰样品夹具。 8.5 试验转速、时间、载荷应根据材料及工艺需要确定。将载荷、摩擦力传感器零点调节至0±0.001。 8.6 启动试验机,先平稳加载至设定载荷值,再启动驱动电机进行摩擦试验。 8.7 试样在启动驱动电机时开始试验,当达到所要求的试验时间时,试验停止,试验不能被中断或重新启动。 8.8 试验过程中实时显示曲线,并根据要求记录时间、摩擦力、摩擦系数。 8.9 清除磨痕周围的磨损碎屑,安装磨损量测试组件,并将测量触针移动至磨痕右侧,启动磨损量测试,设备自动运行并扫描出磨痕横截面曲线。 注:磨损量测试需在同一磨痕均匀选择不同的三处进行测量,并按照三次测量平均值计算。 8.10 根据需要,在试验过程中记录磨痕曲线值。 8.11 取出试样,观察磨痕。 9 试验结果处理 9.1 摩擦系数 用公式(1)计算摩擦系数: 9.2 体积磨损量 磨损量测量采用表面轮廓仪(二维或三维),并按公式(2)计算磨损量。若采用二维轮廓仪,按标准GB/T 19067规定,则同一磨痕选择3处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分别测量后,取3次平均值作为一个试验数据。将磨痕横截面进行积分可得到磨痕截面积,磨痕截面积乘以磨痕长度可得到体积磨损量。 9.3 磨痕横截面示意图见图3,用公式(2)(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磨痕横截面面积: 9.4 用公式(3)计算体积磨损量: 9.5 试验结果数值至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修约方法按GB/T 8170执行。 10 试验报告 试验完成后形成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试验机型号; b)标准编号; c)试验形式、材料种类、处理工艺; d)实验的载荷、转速、旋转半径及时间; e)摩擦系数曲线的数据图; f)磨痕曲线的数据图; g)磨痕体积磨损量; h)环境温度和湿度。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查看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9/2 15:54:04 | ||
*由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于2025/9/2 15:54:04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9/2 15:54: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