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发布的T/CES 334—2025《电力电缆线路用插拔式智能接地箱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ES》制定。T/CES 334—2025《电力电缆线路用插拔式智能接地箱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025年10月09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登记证号 51100000500006049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专业展览、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贾利民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邮编 : 100055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ES 334—2025
中文标题   电力电缆线路用插拔式智能接地箱技术规范
英文标题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ug-in intelligent grounding box of power cable line
国际标准分类号   29.060.20 电缆
中国标准分类号   K 13
国民经济分类   D4420 电力供应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30日
实施日期   2025年05月03日
起草人   李忠群、翟广新、种鹏蛟、张耀东、任想、白银浩、高超、黄友聪、郑钟 楠、卫卓、刘海峰、艾永恒、唐琪、宋克俭、赵慧光、楚鹏浩、郑学樑、彭利强、付强林、谢旭琛、 郝文海、金福铭、王鑫、钟智、陈抒展、邹云河、高红阳、许军、陶瑞祥、沈佳龙、阚毅、江珊、李 银、黄振亮
起草单位   武汉华威众科电力有限公司、温州安能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 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 州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 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分公司、上海波汇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亿力建设工程有 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航天瑞奇电缆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缆有限公司、湖北方源东力电 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电缆线路中使用的插拔式智能接地箱的工作条件,基本组成及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后试验,标志、包装、随机文件、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电力电缆线路用插拔式智能接地箱的设计、生产、采购、应用和检验。
主要技术内容   该标准是一项针对交流电力电缆线路中使用的插拔式智能接地箱的团体标准,涵盖了其工作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该设备在常规接地功能基础上,集成了多种在线监测模块,实现了对电缆及通道运行状态的智能感知与管理。
标准首先规定了设备严苛的工作环境条件,户外装置需能在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7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长期运行,防护等级要求达到IP68,外壳机械撞击防护等级为IK10,确保了其在户外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与耐久性。
在技术要求方面,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核心功能包括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电流与感应电压监测、复合电流监测以及电缆故障区间定位功能。其技术参数要求精确,例如接地电流测量范围为零至五百安培,测量精度为±(百分之一读数加零点五安培);感应电压监测范围为零至五百伏,精度为±(百分之一读数加零点五伏)。选配功能则更为先进,包括故障精准定位,要求定位精度不低于一百五十纳秒;局部放电监测,检测灵敏度要求不大于五皮库;以及通道环境监测和防火联动功能。
性能要求同样严格,规定了电气绝缘性能,如各相之间及各相对地之间需能耐受二十五千伏直流电压一分钟以及四十千伏正负极性各十次的雷电冲击电压。接触电阻要求不大于二十微欧,绝缘电阻不小于五百兆欧。同时,设备需满足电磁兼容及高低温、湿热等环境适应性要求。
试验方法部分详细规定了各功能的验证程序,如电流监测需在1安培至500安培等多个量程点进行精度测试,局部放电监测需模拟不同类型放电信号以验证监测准确性与抗干扰能力。检验规则明确分为例行试验和型式试验,确保出厂产品质量及设计定型的一致性。
此外,标准对安装后的现场试验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主绝缘交流耐压和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的准备工作与合格标准,保障了设备投入运行后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的规定则确保了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完整性与可追溯性。该标准的核心技术特点在于将传统的接地保护装置升级为集成了高精度传感、数据采集、通信与智能分析于一体的智能化监测单元,显著提升了电力电缆线路的状态感知能力与运维管理水平。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5/9/1 13:36:33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9/1 13:36:33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9/1 13:36:3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