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发布的T/CES 323—2024《氢电耦合综合能源站设备验收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ES》制定。T/CES 323—2024《氢电耦合综合能源站设备验收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025年08月29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登记证号 51100000500006049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专业展览、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贾利民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邮编 : 100055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ES 323—2024
中文标题   氢电耦合综合能源站设备验收规范
英文标题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equipment of hydrogen-electric coupling integrated energy station
国际标准分类号   29.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   F 24
国民经济分类   D441 电力生产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
实施日期   2024年12月30日
起草人   霍丹、史宇超、吴靖、樊立波、夏晓春、周雷、张益军、汤明、沈伟、姜竞、韩荣杰、 金建华、张晖、皇甫伟钢、屠永伟、来益博、卞铁铮、王霞、李政涛、解云、姜方、刘海力、赵耀洪、郑宇、王斌、 刘彪、杨坤、张林森、孙谊、王玲玲、袁铁江、王楠、周喜超、李金山、杨斌、李振、王志平、赫树开、魏青龙、 韩坤坤、谢峰、左涛、曹君、刘伟、刘志祥、刘斌、赵进伟、吴炜、蔡云龙、尤明杨、邬明亮、邓红武、曹寅亮、 杨玉丰、万燕珍、戴世强、李以然、郑皓元、黄旭亮、田骏、金公羽、张魁、孙琳、李颖浩、吴文联、郑皓元、 毛川、陈俊尧、郑凯、戴世刚、刘伟琦、傅峡舟、叶李心、徐国旺、王嘉琦、龚衡、孔旻玥、于凯文、田圆媛、 吴兆顺、俞永杰、肖睿、陈世喆、王丽群、严勇、王腾飞、熊树生、石伟、薛飞、方川、牛霞、陶云兴、郑成龙
起草单位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国网杭州市钱塘区供电公司、杭州电力 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桐庐县供电公司、浙江大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国网综合 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大陆制氢设备有限公司、江 苏氢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鲲华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氢航科 技有限公司、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图灵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氢易能源科 技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山先 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 公司、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浙江强盛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 欧格尼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豪顿华工程 有限公司、特瑞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和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开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浙江天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标政联(北京) 标准化技术院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氢电耦合综合能源站设备厂内验收、到货验收、隐蔽工程验收、中间验收、竣工验收和启动验收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氢电耦合综合能源站的新建工程、扩建和技改工程的现场验收工作。
主要技术内容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氢电耦合综合能源站设备的全生命周期验收要求,涵盖新建、扩建及技改工程,适用于水电解制氢、储输氢及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验收工作。技术内容以安全性为核心,整合了厂内验收、到货验收、隐蔽工程验收等9类关键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流程。
二、核心技术特点
多阶段分层验收体系
创新性提出分阶段动态验收机制,包括厂内关键点检查(如耐压试验、泄漏率≤0.5%)、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如储氢容器内部检测)、启动验收(试运行期压力/温度实时监测)等,覆盖设备从制造到投运的全过程。
特别强调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专项验收,要求产氢性能试验需包含动态功率变载响应测试,响应时间需满足T/CES175-2022标准。
氢安全技术参数
纯度控制:氢气纯化后纯度≥99.8%(报警阈值99%),氧气纯度≥99.3%(报警阈值98%)。
耐压与密封性:储氢容器需通过1.5倍设计压力的水压试验(保压2分钟),气密性试验泄漏率≤0.5%,管道安装需符合GB50235-2010防爆要求。
安全联动:配置双重切断阀+取样口的放空管,氢气泄漏报警系统需具备实时记录功能,防爆等级满足GB4962-2024的4.4.3条款。
能效与环保指标
燃料电池系统发电效率需通过GB/T36544-2018测试,过载能力试验需验证120%额定负载下的持续运行能力。
PEM电解槽需测试热回收效率及综合能效,环境适应性试验包含-30℃低温启动性能验证。
可闻噪声等级需符合T/CES175-2022的8.11条款,优先选用声发射检测(NB/T47013.9)合格设备。
三、差异化技术要求
碱性电解与PEM电解双轨验收:碱性系统需检测电解液循环流量(60-75℃)及氢氧化钾原料纯度(GB/T2306-2008分析纯),PEM系统则需专项考核纯水电阻值及产氢变化响应速率。
储氢容器特殊检验:采用三维冲撞记录仪(冲击值<3g)监控运输过程,壁厚测定需聚焦腐蚀易发部位,实测值不得低于设计壁厚。
四、文件与记录管理
要求完整保存三维冲撞记录、声发射检测报告等过程数据,竣工资料需包含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等12类专项报告,且所有试验数据需与监控系统实时比对(如压力表误差≤5%)。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5/8/29 13:28:46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8/29 13:28:46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8/29 13:28:4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