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促进会自我承诺
华夏文化促进会发布的T/HCPA 021—2025《点茶感官审评方法》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HCPA》制定。T/HCPA 021—2025《点茶感官审评方法》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华夏文化促进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华夏文化促进会
2025年08月08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华夏文化促进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112240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专业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展览展示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周鹏 | ||
依托单位名称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一区4号楼三层302 | 邮编 : 100016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HCPA 021—2025 | ||
中文标题 | 点茶感官审评方法 | ||
英文标题 | Methodology for Sensory Evaluation of Diancha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7.140.10 茶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X55 | ||
国民经济分类 | R884 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8月08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8月15日 | ||
起草人 | 宋联可、常月红、尹福生、李传德、朱婧汐、管永祥、唐锁海、安逸、尹娟、陈晓宏、李园莉、王亚茹、韩娟、何记、刘琦、秦丽莉、安夙、李荣坤、张秀梅、陈月兰、余艳梅、钟锦立、田启明、梁卉、薛煜辰。 | ||
起草单位 | 江苏大学、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润州区宋联可点茶工作室、江苏省茶叶协会、镇江市茶业协会、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镇江宋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钟楼区了易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成都无由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持芥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崇川区在熙文化艺术工作室、广州市杰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池嘉木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雷山县脚尧一味三杯茶叶专业合作社、临汾市如雅茶艺有限公司、卢仝茶院(河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勐海古茶研究会、南京南潮云瑾茶业有限公司、宁波优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清远市晓颜茶业有限公司、青岛市李沧区宋式点茶交流工作室、曲靖市麒麟区简叙茶空间茶艺馆、润州区艺博艺术培训工作室、厦门茶山语录茶业有限公司、山西海堤紫棠轩商贸有限公司、山西黔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尚璟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深圳一茶一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铜仁市碧江区古城记忆茶文化展示中心、无锡辛壬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吴中区东山山居吟民宿、延清友文化发展(瑞丽)有限公司、镇江茗门憩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镇江五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重庆朗逸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珠海宋韵点茶文化有限公司 |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点茶感官审评的术语和定义、审评条件、审评方法及审评结果与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点茶的感官审评。 | ||
主要技术内容 | 《点茶感官审评方法》(T/HCPA 021-2025)的主要技术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分类审评体系 区分两种点茶工艺: 茶粉点茶:审评“外形、香气、沫饽、汤色、滋味”五因子(权重10%/20%/25%/15%/30%)。 茶汤点茶:分两阶段审评,先评茶叶“九因子”(GB/T 23776),再评点茶“四因子”(香气/沫饽/汤色/滋味,权重20%/25%/15%/30%)。 沫饽专项指标: 细化“起沫难易、颜色、体积、细密度(原版称细腻度)、持久性”5要素,其中“细密度”和“咬盏”效果为核心扣分项。 二、标准化操作流程 设备精准化: 统一评茶盏规格:玻璃束口盏(125mm×75mm/360ml)。 规范评茶碟尺寸:白瓷圆形碟(直径70mm→较原版缩小10mm)。 称量精度提升:天平感量0.01g(原版0.1g)。 制备方法: 茶粉点茶:1g粉分三注水(5ml调膏+50ml直线击拂+45ml旋转击拂)。 茶汤点茶:100ml预制备茶汤+直线/旋转击拂。 三、科学评分机制 双重判定法(茶汤点茶专用): 第1次:外形与内质平均值(式2)。 第2次:综合第1次结果与点茶四因子,加权计算(式3)。 七档评分制: 从“+3(明显优于标准)”到“-3(明显劣于标准)”分级,任何单项得-3即判不合格。 权重优化: 茶粉点茶中“滋味”权重升至30%(原版25%),“沫饽”保持25%最高权重。 四、质控与合规要求 环境:审评室强制符合GB/T 18797(温湿度/光照/噪音控制)。 人员:需持双证(点茶制作技能证+评茶员资格证),禁用化妆品/异味食物。 水质:100℃饮用水(GB 5749),全程同水源。 核心突破 首创“分型审评”模型,通过茶粉茶汤双路径评价体系、沫饽细密度量化指标及动态加权公式,解决传统点茶评价主观性强的问题,为赛事、生产、非遗传承提供可复制的科学评判基准。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8/8 16:31:08 | ||
*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于2025/8/8 16:31:08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8/8 16:31: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