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华夏文化促进会自我承诺

  华夏文化促进会发布的T/HCPA 018—2025《点茶器术语和技术要求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HCPA》制定。T/HCPA 018—2025《点茶器术语和技术要求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华夏文化促进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华夏文化促进会
2025年08月08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华夏文化促进会
登记证号 511000005000112240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 专业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展览展示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周鹏
依托单位名称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一区4号楼三层302 邮编 : 100016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HCPA 018—2025
中文标题   点茶器术语和技术要求规范
英文标题   Terminology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for Diancha Utensils
国际标准分类号   67.140.10 茶
中国标准分类号   X55
国民经济分类   R884 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8日
实施日期   2025年08月15日
起草人   宋联可、常月红、黄波、李传德、杨贝拉、朱婧汐、沙健、陈晓宏、李冬升、秦益峰、李萌萌、赵亚莉、刘亚琴、余丹、杨阳、薛煜辰、戴安然
起草单位   江苏大学、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润州区宋联可点茶工作室、江苏省茶叶协会茶文化专业委员会、镇江市茶业协会、南平市延平区宋代点茶文化协会、勐海古茶研究会、镇江宋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物苒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南京金鲤心愿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镇江市文心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镇江五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省星际宋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景德镇拾方瓷业有限公司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点茶使用器具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点茶。
主要技术内容   《点茶器术语和技术要求规范》(T/HCPA 018-2025),其技术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术语体系标准化
定义19类点茶器具(如茶盏、茶筅、汤瓶等),统一中英文名称及功能描述。
明确审评专用器具:如评茶盏(玻璃束口盏,125mm×75mm/360ml)、评茶碟(白瓷,70mm×18mm)、100穗圆筅等。
修订关键术语:如“茶筅立”功能强调矫正茶筅形状,“茶罗”筛网目数下限从180目放宽至100目。

二、器具组合分级配置
新增四类组合标准,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基础版(8件):茶盏、茶筅、汤瓶、茶匙、茶合、水盂、茶巾、茶席。
标准版(10件+):基础版+茶筅立、盏托、茶勺等。
专业版(16件+):标准版+茶臼、茶碾、茶罗等古法研磨工具。
审评版:专用评茶器具(评茶盏、评茶碟、分样盘、称量工具等)。

三、技术指标量化
尺寸公差:
茶盏:口径12.5–13cm,容量300–360ml。
茶筅:圆筅分80/100/120本立规格(穗根数68–80支)。
茶巾:长方形60–68cm×30–34cm(原版30–40cm×15–30cm)。
材质安全:
陶瓷制品:铅≤3.0mg/L、镉≤0.30mg/L(GB 4806.4)。
玻璃制品:铅≤0.75mg/L、镉≤0.25mg/L(GB 4806.5)。
竹制茶筅:残留农药限量(如噻菌灵≤1.2mg/kg)。

四、文化传承与安全规范
造型要求:仿宋制式(如束口盏折水线、汤瓶瓜棱腹),色彩以黑、青、白等素雅色调为主。
摆放逻辑:遵循传统礼制(如汤瓶嘴不对客,器物由低到高排列)。
包装环保:采用未漂白再生纸、可降解聚氨酯泡沫(9g/dm3),禁止过度包装。

核心价值
通过量化古籍记载的器具形制与礼制,融合现代食品安全标准(铅镉迁移量、残留物限值),为点茶技艺的传承、教学、产业化和国际推广提供可落地的技术基准。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5/8/8 15:23:42

*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于2025/8/8 15:23:42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8/8 15:23:4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