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促进会自我承诺
华夏文化促进会发布的T/HCPA 007—2025《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管理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HCPA》制定。T/HCPA 007—2025《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华夏文化促进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华夏文化促进会
2025年06月26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华夏文化促进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112240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专业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展览展示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周鹏 | ||
依托单位名称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红霞路7号院 | 邮编 : 100016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HCPA 007—2025 | ||
中文标题 | 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管理规范 | ||
英文标题 | Specific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Fitness and Health Integration Centers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97.220.01 运动设备和设施综合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A12 | ||
国民经济分类 | R892 体育场馆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6月26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6月30日 | ||
起草人 | 刘新华、黄志强、邱希、陈骐、张乐伟、张剑梅、黄伟红、高悦、王晶晶、甄庆凯。 | ||
起草单位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体育大学、湖南体育产业集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南昌大学、吉林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以下简称“融合中心”)管理规范七个维度:分别为总体原则、建设目标、综合服务、融合中心管理、运营管理、用户满意度评价、运营绩效考核机制。 适用于城镇、乡村及边远地区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的运营和管理。 | ||
主要技术内容 | 本标准明确了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的运营和管理技术要求,主要涵盖以下七个维度: 一、总体运营原则 科学规划布局,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 实施智慧化建设,实现线上预约与线下登记联动。 贯彻服务至上原则,建立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二、综合服务技术标准 人员配置要求:融合中心配备6-7名工作人员,包括运动处方师、运动康复师、体质检测人员等。 服务流程:初次注册 → 健康体测 → 风险筛查 → 运动处方制定 → 运动执行 → 复测/调整 → 效果评估。 三、融合中心服务技术规范 健康与体质检测服务:人员具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检测设备操作与异常指标解读。 运动处方制定与指导服务:明确运动强度控制、能量计算、负荷检测及风险监控。 运动健身指导服务:实施个性化与群体化结合的健身指导,强化运动损伤防护与预警。 四、融合中心管理技术要求 场地设施管理:设备设施配置与日常管理明确责任主体。 运动技术管理:定期评估健身者运动能力,实施科学、个性化运动指导。 质量监控与信息安全:建立资产、设备、环境卫生及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制度。 风险控制技术:定期进行安全风险教育与应急演练,每年至少两次;配备急救设施(如AED设备)。 五、运营管理技术标准 开放时间明确(6:30-22:00),实施会员制,明确服务双方权责。 环境卫生技术要求:场地保持清洁,健身器材每日消毒维护。 设备运行维护:设备每日巡检并定期维护,故障及时处理并记录归档。 安全管理:落实网络安全与个人数据保护,监控录像保存期不少于30天。 六、用户满意度评价技术体系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 定期(每季度)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进行自我评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并及时整改反馈。 七、运营绩效考核技术标准 定期实施绩效考核,包括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比例、运动处方执行率、用户健康改善率等。 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激励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与服务质量。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6/26 19:43:51 | ||
*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于2025/6/26 19:43:51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6/26 19:43:5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