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促进会自我承诺
华夏文化促进会发布的T/HCPA 006—2025《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建设指南》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HCPA》制定。T/HCPA 006—2025《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建设指南》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华夏文化促进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华夏文化促进会
2025年06月26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华夏文化促进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112240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专业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展览展示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周鹏 | ||
依托单位名称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红霞路7号院 | 邮编 : 100016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HCPA 006—2025 | ||
中文标题 | 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建设指南 | ||
英文标题 |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tness and Health Integration Centers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97.220.01 运动设备和设施综合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A12 | ||
国民经济分类 | R892 体育场馆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6月26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6月30日 | ||
起草人 | 甄庆凯、黄志强、刘新华、陈骐、张乐伟、张剑梅、黄伟红、高悦、邱希、王晶晶。 | ||
起草单位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体育大学、湖南体育产业集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南昌大学、吉林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以下简称“融合中心”)建设标准三个维度,分别为建设范围、建设原则和建设要求。 适用于城镇、乡村及边远地区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 ||
主要技术内容 | 本标准明确了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建设的核心技术要求,主要涵盖以下六个维度: 一、融合中心选址技术要求 选址于人口密集(常住人口≥1万人)的区域。 场地平整,具备便利交通,避免洪灾风险,具有完善市政设施。 宜为独立建筑并设单独出入口。 二、融合中心建筑技术标准 建筑面积:300-500平方米,层高不低于3米。 建筑结构安全符合国家标准GB 50068-2001。 消防等级不低于二级,配备喷淋、消火栓、报警系统及灭火器等消防设施(GB 50016-2014)。 木地板地面采用符合GB/T 20239-2023标准材料,配备防滑设施。 设置无障碍设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三、融合中心环境技术要求 室内照明、温湿度、通风条件符合GB/T 18883、GB/T 50034-2024要求。 空气调节和净化设施完善,合理布置绿植。 四、内部功能分区与设备配置技术要求 功能分区包括服务区、体质与健康检测区、体质与健康评估指导区、运动健身服务区和办公区。 配备多功能一体化体检设备、健康指标检测仪、力量和有氧运动设备、音响及伸展训练设备。 各设备配置、布局和使用间距有具体技术指标要求。 五、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标准 网络带宽≥200M,设立统一数据管理平台。 平台具备健康体质数据实时采集、监控和动态跟踪功能。 提供兼容可穿戴设备和运动APP,实现即时监督、运动效果评价与风险防控。 具备高等级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监控数据保存期≥30天,符合GB/T 28181-2022。 六、绿色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技术标准 融合中心遵循绿色建筑设计,实施节水系统与医疗废弃物处理。 按照“双碳”战略要求,配套节能智能设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6/26 18:35:53 | ||
*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于2025/6/26 18:35:53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6/26 18:35: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