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自我承诺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的T/CAMETA 001067—2025《人形机器人人机交互与安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AMETA》制定。T/CAMETA 001067—2025《人形机器人人机交互与安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
2025年05月14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00840Q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技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国际合作、展览展示、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李亚平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1号楼13层1318-1320 | 邮编 : 100055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CAMETA 001067—2025 | ||
中文标题 | 人形机器人人机交互与安全技术规范 | ||
英文标题 | Human robot interaction and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umanoid robots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25.040.99 其他工业自动化系统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N 10 | ||
国民经济分类 | C349 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5月08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8月08日 | ||
起草人 | 赵立军、熊蓉、熊作平、梁斌、许雄、赵起超、贾国强、张立峰、姜慧、侯晓楠、刘志恒、王珂、郑随兵、宋常胜、沈利祥、陶庆、方斌、陶永、冯振宇、李贻斌、时培好、侯文军、彭倍、朱冬、周忠祥、周震、李祥隆、芦维宁、卜凡艳、戚祯祥、王雷、陆洲町、叶婷、李昀佶、荣宾、陈智祥、沈俊华、谢俊、齐海涛、孙治博、范永、刘大宇、马康、陈君、郑奎飞、赵波、刘明雷、王化同、高艳、刘召艳、赵鹏程、赵艳萍、朱金光、赵文龙 | ||
起草单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孚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源码(成都)服务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互科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州斗辰集团有限公司、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新疆大学工程师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南京擎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触碰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央美人工智能科技雄安有限公司、吉利学院、北京信工智态科技有限公司 | ||
范围 | 本文件界定了人形机器人在人机交互与安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人形机器人在人机交互与安全技术的基本要求、力觉与触觉交互系统、视觉交互系统、自然语音交互技术要求,描述了触觉互交与安全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在工业、服务、医疗等领域应用的人形机器人。 | ||
主要技术内容 |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要求 4.1 通用要求 4.2 硬件系统 4.3 交互软件系统 5 力觉与触觉交互系统技术要求 5.1 接触安全要求 5.2 接触交互的安全要求 5.3 拟人化接触交互功能要求 5.4 接触交互伦理与隐私规范要求 6 视觉交互系统技术要求 6.1 视觉识别性能安全要求 6.2 拟人化视觉交互安全要求 6.3 视觉行为规范安全要求 7 自然语音交互技术要求 7.1 通用软硬件安全要求 7.2 数据信息及隐私安全 7.3 交互增强技术要求 8 触觉交互与安全试验方法 8.1 试验条件 8.2 测试规范 8.3 接触安全要求测试 参考文献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5/5/14 14:04:11 | ||
*由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于2025/5/14 14:04:11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5/14 14:04: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