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食用菌协会自我承诺
江苏省食用菌协会发布的T/JSEFA 005—2024《秀珍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JSEFA》制定。T/JSEFA 005—2024《秀珍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江苏省食用菌协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江苏省食用菌协会
2024年12月22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江苏省食用菌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320000509156200L | 发证机关 | 江苏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信息交流、行业规划等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陈惠 | ||
依托单位名称 |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
通讯地址 | 南京市鼓楼区龙江小区月光广场8号江苏农林大厦1315室 | 邮编 : 210036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JSEFA 005—2024 | ||
中文标题 | 秀珍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20 植物栽培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 ||
发布日期 | 2024年12月22日 | ||
实施日期 | 2024年12月22日 | ||
起草人 | 李辉平、曲绍轩、马林、侯立娟、蒋宁、林金盛、徐平、姜雅、姜建新、郑国强、李雄标、梅柯、姜小红 | ||
起草单位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丹阳市蕈茂食用菌有限公司 |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4 基本条件 技术人员、场地选择、厂房设置和布局、设备设施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液体菌种应设独立培养间、空气净化系统、温控设施,配备液体菌种制作、培养、检验所需仪器设备。 5 种源 宜选择经国家、省认定的品种;或选用种性明确、并经过两个以上生产周期试验、适合于设施栽培和工厂化栽培的品种。 6 固体菌种 母种 6.1.1 容器 宜使用18 mm×180 mm或20 mm×200 mm玻璃试管。 6.1.2 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000 mL。 6.1.3 配置灭菌 马铃薯煮汁过滤后,加入剩余试剂,加水至1000 mL,加热至琼脂融化并搅拌均匀,分装试管,培养基分装量为试管容量1/5~1/4,121℃灭菌30 min。 6.1.4 冷却 灭菌结束后温度降至65℃±5℃时,在洁净的环境中摆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长度的2/3。斜面凝固后,按NY/T 528的规定进行试管灭菌效果检验。 6.1.5 接种培养 按NY/T 528的规定执行,做好标记。接种后试管置于23℃~25℃下避光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2/3以上备用。 原种 6.2.1 容器 符合NY/T 528的规定,塑料制品符合GB 4806.7的规定。 6.2.2 培养料 推荐配方: a)棉籽壳60%、杂木屑20%、麸皮18%、石灰1%、石膏1%,培养基含水量60%~63%; b)杂木屑45%、玉米芯35%、麸皮18%、石膏1%、石灰1%,培养基含水量60%~63%。 6.2.3 配制灭菌 按NY/T 528的规定配制后分装入原种瓶(袋),121℃~123℃灭菌2 h。 6.2.4 冷却接种 料温冷却至25℃以下,按NY/T 528的规定接种,做好标记。 6.2.5 培养 接种后置于培养室,23℃~25℃遮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5%,当菌丝长满瓶(袋)时结束培养,培养全过程应少于30 d。培养期间按NY/T 528要求定期检查。 6.2.6 质量检验 培养完成后对菌种进行质量检验,检查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栽培种 6.3.1 容器 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宜使用(17 cm~18 cm)×35 cm×0.005 cm规格的聚丙烯塑料袋,塑料制品符合GB 4806.7的规定。 6.3.2 培养料 推荐配方: a)棉籽壳30%、杂木屑50%、麸皮18%、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3%; b)杂木屑45%、玉米芯35%、麸皮18%、石灰1%、石膏1%,培养基含水量60%~63%。 6.3.3 配制灭菌 按NY/T 528的规定配制后分装入菌种袋,121℃~123℃灭菌2.5 h。 6.3.4 冷却接种 灭菌结束后在冷却室冷却至25℃以下,接种按NY/T 528的规定执行,每袋接种原种15 g~20 g。 6.3.5 培养 培养要求见6.2.5,待菌丝长满菌袋。 质量检验 培养完成后对菌种进行质量检验,检验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储藏 完成培养后,菌种应在4℃冷库内储藏,时间不应超过30 d。 7 液体菌种 母种 同6.1执行。 摇瓶种 7.2.1 容器 以1000 mL的三角瓶为宜。 7.2.2 培养基 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3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0.5 g、加水至1000 mL。 7.2.3 配制灭菌 马铃薯煮汁过滤后,加入试剂加水至1000 mL搅拌均匀,装入摇瓶,装液量不超过摇瓶容量的1/5~2/5。装好的摇瓶放入高压灭菌锅内灭菌,121℃下灭菌30 min。 7.2.4 接种培养 培养基温度降至25℃以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将母种块切割成3 mm~5 mm颗粒,接入待接种摇瓶培养基内,每100 mL液体培养基接种10粒。接种后置于振荡培养箱,25℃下150 rpm振荡培养5 d~6 d。 7.2.5 质量检验 培养完成后对菌种进行质量检验,检验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发酵罐菌种 7.3.1 容器 根据生产规模选择相应发酵罐的容积,以1000 L的规格为宜。 7.3.2 培养基 参考配方:玉米粉2000 g、蔗糖6000 g、葡萄糖1000 g、磷酸二氢钾500 g、硫酸镁250 g、水 1000 L,pH 值自然。 7.3.3 配制灭菌 原料搅拌均匀,不应有结块,转入发酵罐内,装液量不超过罐体容量的80%,加入0.03%消泡剂。121℃灭菌60 min。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7.3.4 接种培养 培养基温度降至25℃以下,维持罐体压力在0.03 MPa,快速接入摇瓶菌种。接种量为罐内培养基总体积的0.1%~0.2%。维持罐体压力在0.03 MPa,温度25℃,搅拌状态下培养5 d~7 d(根据品种特性而定)。 7.3.5 质量检验 培养完成后对菌种进行质量检验,检验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8 记录与留样 各级菌种按NY/T 528的规定建立生产记录并留样,档案保留2年以上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4/12/22 8:16:29 | ||
*由江苏省食用菌协会于2024/12/22 8:16:29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4/12/22 8:16: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