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公共建筑综合性减碳改造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12-24
|
2010-2020十年间,公共建筑碳排放增长51%,城镇居住建筑增长37%;“十三五”期间,公共建筑碳排放年均增速2.8%,城镇居住建筑碳排放年均增速3.4%。2020年全国建筑存量为696亿m2,其中80%为住宅建筑,20%为公共建筑,但公共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占所有建筑类型的38%。目前国际国内既有的建筑方法学均是针对单一项的方法学,且按照单一方法学计算出的单一项的减排量相对不大,对于建筑的所有者而言,激励作用可能不大,且不利于全面进行节能减排的策划和管理。基于上述背景,由绿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完成的《公共建筑综合性减碳改造项目碳减排量认定技术规范》(T/CSES 128-2023)有效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标准空白,支撑构建建筑碳信用生态。该标准积极鼓励运用数字科技确保公共建筑减排量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可保证公共建筑的减排量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使其满足自愿减排机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要求。 2023年12月27日,由我会支持,绿地金创科技集团主办、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协办的“绿创未来,碳求共赢——中国建筑碳信用生态合作大会”在上海召开,现场发布了该标准。 目前该标准已得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建设局的认可,后续将基于该标准深入合作创新,推进公共建筑减排量认定结果的互认,并积极推动将各国公共建筑减排量开发为高质量的国际碳信用,激励全球建筑领域更有效和更广泛地减少碳排放。在此基础上,绿地金创与Nava Data等新加坡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建筑碳信用机制在新加坡的试点案例开发工作,目前已确定了3个储备项目。其中,新加坡乌节城中假日酒店整体节能改造项目率先被开发成为第一只新加坡建筑碳信用产品,项目获得核准登记的第一个可更新计入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为1161tCO?e。该产品于6月28日在绿交所成功挂牌,产品名称为“狮城假日”,挂牌价格为人民币68元/tCO?e。7月2日,北京碳诺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绿交所购买了3吨新加坡建筑碳信用并予以注销,用于抵消其客户举办的一场发布会的能耗及参会者在此次发布会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发布会的碳中和。新加坡建筑碳信用也因此成功实现了第一单交易。这也是该标准在国外采信过程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