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社会团体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团体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实施的效果及实际应用案例(T/CI 478—2024)《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定量风险评估规范》
2024-12-11


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提出的《景区供电服务保障管理规范》(T/CI 478—2024)团体标准,于2024年9月2日正式发布实施。

图片1.png


标准正式出版实施

二、标准制定背景

    我国当前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推动二氧化碳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输送距离长且地质复杂,常常经过人口密集区或重要防护目标区段,其设计、施工及运行面临诸多危险因素,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但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来进行定量风险评价,因此亟待制定这一规范以填补空白,统一和规范相关风险评价,保障能源通道顺畅和安全运行呢。

5.标准的必要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距离长,沿途地质复杂,常经过人口密集的高后果区或重要防护目标区域,其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面临投资高、工期长、泄漏风险高以及运营维护难度大等多种因素。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开展定量风险评估,充分识别和评估其输送风险,以辅助风险决策和风险管理,提升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亟待制定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定量风险评估规范,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的本质安全

三、标准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定量风险评估中的技术要求、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陆上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的定量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数据收集、气象条件、人口数据、介质物性;危险场景辨识:站场危险场景辨识、线路危险场景辨识;失效频率:站场泄漏频率、线路泄漏频率;失效后果:后果类型、后果模拟;风险评估:伤害准则、致死率计算、风险评估风险判定、风险减缓等。

四、标准实施的实际应用案例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的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不断进步,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在能源、化工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下图:


微信图片_20241211141236.png

 


2233.png

 

五、标准实施意义

1.提高管道安全性:通过定量风险评估,可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超临界CO2管道在设计、施工、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风险减缓措施,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这有助于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避免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2.辅助决策与风险管理:该规范为超临界CO2输送管道的风险评价提供了技术标准和依据,有助于辅助开展风险决策和风险管理。通过对管道风险的量化分析,决策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管道的安全状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

 

3.填补技术标准空白: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超临界CO2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技术标准,该规范的制定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4.统一和规范评价流程:该规范统一和规范了超临界CO2输送管道的风险评价和风险评价接受准则,指导可研、初设、施工图阶段CO2输送管道危险因素识别、危害后果模拟、风险评价、风险减缓措施设计等工作,提高了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促进能源转型与环境保护: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推动CO2减排对于改善环境、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该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超临界CO2管道的设计质量和本质安全,促进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的发展,从而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定量风险评估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管道安全性、辅助决策与风险管理、填补技术标准空白、统一和规范评价流程以及促进能源转型与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