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社会团体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团体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关于2024年第三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系列审查会议在天津召开
2024-10-21


11.png

10月14-16日,2024年第三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系列审查会议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测试技术分会、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正军出席全体大会并致辞,来自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检测认证机构以及相关产业的100多家单位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全体大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管理部部长丁彦辞主持。

22.png

 

赵立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33.png

 

杨正军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会上,中国标准化协会团标部副主任蒋可心分享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李维菁介绍了2024年汽车标准工作情况。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管理部部长丁彦辞介绍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项目进展。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晓辉做标准与检验检测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主题报告。全体大会结束后,参会代表参观了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44.png

 

丁彦辞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管理部部长

 

55.png

 

蒋可心 中国标准化协会团标部副主任

66.png

 

 

李维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

 

77.png



张晓辉,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88.png

 

全体合影

 

本次审查会议设置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测试、汽车材料应用与轻量化、汽车芯片、越野车等9个分会场,共组织29项新项目立项审查、37项标准送审稿审核及26项标准复审审查。来自一汽、东风、长安、吉利、北汽、蔚来、重汽、潍柴动力、宁德时代、高通、上海重塑、中汽零部件、常州星宇、清华、吉大、同济、重大、兵装集团、中电科、中汽研、中中汽院、襄阳达安、招商车研、长检中心、上检中心、国创中心等30多家单位的89名专家参与审查工作。

本次会议审查标准项目如下:

序号性质标准名称
1立项动力蓄电池内短路可控触发试验方法
2立项基于定容压力装置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气试验方法
3立项锂电池复合集流体
4送审锂离子电池单体循环寿命预测 电极活性材料损失测量法
5送审动力电池加速老化及安全试验方法
6送审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动力电池
7立项典型应用场景汽车大数据分类分级指南
8立项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侧面柱碰撞试验方法及要求
9立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能效试验方法和分级方法
10立项电动汽车座舱内饰件用石墨烯加热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1送审电动客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能试验及评价方法
12送审轻型纯电动汽车能量流测试方法
13送审纯电动汽车热系统高低温能量消耗台架试验方法
14立项电动汽车用高速油冷驱动电机自粘结铁芯 技术规范
15立项电动汽车用减速器总成传递误差试验方法
16送审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总成及部件防锈包装要求
17复审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服务规范
18复审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方法
19复审电动汽车识别标志
20复审电动客车应急出口设置规范
21复审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箱火灾防控装置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2复审事故后电动汽车处置规程
23复审小型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24复审电动公交车应急疏散预案编制指南
25复审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单体拆解技术规范
26复审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台架)试验方法
27复审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日历寿命试验方法
28复审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纯电动乘用车
29复审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汽车保险杠
30立项车路云一体化 路侧感知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31立项车路云一体化系统 数据质量测试方法
32立项智能网联公交车安全应用数据交互技术要求
33立项极端环境自动驾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冰雪环境测试
34送审不停车收费系统 前装车载电子单元 高速公路场景实车测试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5送审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端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36送审智能网联汽车卫星高精度定位模块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37送审智能网联汽车移动通信性能模拟网试验方法及要求
38立项自主泊车5G+北斗定位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39立项基于5G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40立项智能网联乘用车 自主代客泊车预期功能安全测试评价方法
41立项智能驾驶系统软件集成与构建规范
42送审电动商用车动力域控制系统功能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43送审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服务可信性评价 第1部分:自动驾驶巴士
44送审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可信性评价 第1部分:整车运行评价
45送审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可信性评价 第2部分:信息基础设施数据
46送审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可信性评价 第3部分:感知结果
47送审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可信性评价 第4部分:人车交互
48立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电能量分析方法
49复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低温冷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50送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低温吹扫方法
51送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低温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52送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挤压试验方法
53送审燃料电池发动机高原性能试验方法
54送审燃料电池发动机 尾排氢气浓度测试方法
55送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气消耗量氢氧平衡试验方法
56送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氢气监测装置功能验证试验方法
57送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储氢系统减压阀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58立项汽车车门动态变形测量方法
59立项极端环境车内空气质量试验方法
60送审非充气弹性支撑轮技术要求
61复审非燃油相关车用部件及材料蒸发性污染物排放测试方法
62送审乘用车用氛围灯技术要求
63送审汽车内饰玻璃材料 光老化试验 金属卤素灯法
64立项乘用车电液式主动悬架系统功能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
65送审乘用车倒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66送审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台架性能匹配试验规范
67复审汽车转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68立项铝合金螺柱焊接(SWS)技术规范
69立项铆接接头疲劳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70立项热固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板弹簧技术条件
71复审汽车用可热处理碳素钢板和钢带
72复审汽车用薄钢板表面波纹度试验方法
73复审非调质钢及其制品平均晶粒度检验方法
74送审汽车用金属材料断裂应变测试方法
75立项乘用车智能底盘融合控制功能道路测试方法
76立项驾驶员在环智能底盘融合控制功能虚拟测评方法
77送审汽车智能底盘术语和定义
78复审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能快速评价及试验方法
79复审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制动效能恒定性试验方法
80复审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平顺性的评价及试验方法
81复审能量回馈式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82复审能量回馈式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耐久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83复审能量回馈式整车动力学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84复审能量回馈式整车动力学控制系统耐久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85送审越野汽车断开式电驱动桥总成技术条件及台架试验方法
86送审越野汽车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87送审重型越野汽车用闭锁式液力变矩器
88立项驾驶员嗜睡水平测试评价方法
89立项汽车智能座舱大模型意图理解及执行能力测试与评价方法
90立项座舱主动服务能力评价规范
91送审汽车集成电路匹配电气及电子部件辐射抗扰度试验方法
92送审乘用车车身控制器信号质量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