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更新
——《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指南》介绍与解读
2024-01-03
|
1.简介 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指南》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并于2023年10月14日正式实施。本标准是国内首个发布的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领域的团体标准,对于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标准提供了城市更新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总体原则、城市更新建设流程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为城市更新的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了标准化参考。该标准还纳入了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和品质提升项目案例。 图1 标准封面和目录 2. 制订历程 该标准经过近9个月的工作,15次会议,经过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和发布等各阶段后正式发布。 自2023年1月初,经过一个多月的提案酝酿和讨论,团体标准《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指南》完成立项申请,并通过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专家评审正式立项。 在标准起草阶段,为了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了多次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来自政府、企业和专家代表共同探讨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标准制定。经过深入讨论,于5月3日形成团体标准《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在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于5月5日发起征求意见,共征集到19条宝贵意见。编制组对意见进行了处理,并进行了全文核对,形成标准送审稿。 在审定阶段, 6月5日,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国际标准化专业委员会通过视频会议召开审定会。审查组同意该标准通过审查,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 6月26日,该标准在国家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9月21日,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国际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举办年会暨《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指南》发布仪式。来自政府部门、市科协、大学、社会团体、研究院所、企业等单位的代表及国际标委专家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标准的发布对于促进城市更新、建设数字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并获得了上海市科协及科技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该标准已于2023年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正式实施。 3. 应用场景 《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指南》利用数字技术解决传统城市更新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升效率、质量和用户体验,降低成本,增强创新能力。该标准旨在为未来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涵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保护传承等不同专业的建设要求,融合了面向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提出了城市更新建设原则、更新对象、建设流程,以及产业、文化、交通等城市更新要素,明确了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要求。《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指南》也响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第11项要求,即“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 该标准还纳入了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和品质提升项目案例。该项目是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标杆项目,2021年还专门发布了《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文件,该附录可为使用者提供实用性参考。 4. 主要亮点 本标准充分结合我国城市更新实际情况,重点吸纳上海及其他城区的城市更新特点,积极补充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标准,是国内首个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团体标准,为相关标准体系完善做出贡献。 城市更新涵盖建设全过程:从体检评估、方案、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五个阶段对城市更新进行指导,涵盖勘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运营等城市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 图2 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流程图 城市更新要素全面:城市更新指标体系包括产业、文化、土地、交通、建筑、基础设施、能源、水资源、材料和废弃物、生态环境、数字化要素等十一大领域。 数字化的城市更新体系: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孪生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3D扫描建模技术等进行数据支撑和数据分析评估。同时建立数字化信息平台。 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策略:建设实施中充分考虑绿色、低碳、可持续、碳减排等绿色环保措施。 智能化的城市更新方法:运营管理充分考虑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进行城市的智能化管理,体现智慧城市理念。 5. 编制单位及应用情况 本标准由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国际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项目组建了“政产学研用”各类不同单位参与编制,其中,政府单位有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标准化专业服务机构有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国际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上海上衡道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产业及应用机构有: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研究机构有华东政法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绿色技术银行、天津大学、北京御道十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该标准由御道十方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有力保障了标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该公司为我国国际标准化重点企业、可持续生态城市先锋企业、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全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并曾联合主编北京冬奥会遗产标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展现了中国践行“绿色办奥”和可持续性理念的成果,被列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贡献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市政总院)成立于1954年,覆盖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各领域,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行前列,国家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拥有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国家设计大师、近40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近60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及一大批专业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等精英团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TJUPDI)是首批获得“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科研机构,同时也是上海市土地规划乙级机构以及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始建于 1951 年,是市卫健委直属院前急救医疗机构,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市民日常急救、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援、重要活动医疗保障以及医疗急救培训等职责。近年来中心开展数字化赋能工作,实现“上车即入院”医疗急救服务模式,是国家工信部、卫健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单位”。 该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吸纳了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和品质提升项目的相关经验,并将之纳入的到标准案例中。该项目是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标杆项目,2021年还专门发布了《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文件,该附录可为使用者提供实用性参考。 标准发布后,牵头单位御道十方集团上衡道国际标准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等进行了多个项目的积极应用,在青岛自贸片区、武汉光谷等外地项目也进行积极交流和推广。 目前,提案单位还在以本团体标准为基础,积极开展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提案前期研究,预计将在2023年ISO湖州安吉会议或巴西会议上进行积极提案,将上海案例更好的贡献为全国经验和全球经验,为全球贡献城市更新的中国方案。 6. 主要内容 《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指南》给出了城市更新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总体原则,提供了城市更新建设流程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本文件适用于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时也可供城市管理部门参考使用。 T/SSS C001—2023共包括前言、引言、标准主要内容等7个章节和2个资料性附录。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建设流程及资料性附录。 T/SSS C001—2023的技术性说明包括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引言”主要介绍了《面相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更新建设指南》的必要性、创新性和指导性作用。“范围”为标准第1章,介绍了本标准规定的相关内容以及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为标准第2章,说明本标准将GB/T 40757-2021《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潜力评估方法》、GB/T 40759-2021《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5090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等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为标准第3章,解释说明了本标准中的两个术语内涵。 T/SSS C001—2023的核心部分包括第4到第5章,主要从“总体要求”、“建设流程”这两方面详细阐述指南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流程。第4章“总体要求”根据建设原则、更新对象两部分,围绕“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的目标,提出城市更新应符合以人为本、数字赋能、协同参与、灵活弹性、保护创新、绿色安全等原则;城市更新对象可按规模、按功能、按要素进行分类。第5章“建设流程”从城市建设更新的体检评估、更新方案、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营管理五个阶段,详细阐述了城市更新的体系建设、方案编制、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各阶段的要求,并提出更新要素与建设流程的关联度。 本标准补充性文件包括2个资料性附录。附录A为城市更新要素及要求示例,以便使用者参考。附录B提供了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和品质提升项目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