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拟组织开展钠离子电池及储能应用相关标准制修订研究
2020-05-14
|
2010年以来,钠离子电池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已逐步开始了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应用的阶段,国内外已有超过二十家企业正在进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相关布局,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类似,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等诸多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满足新能源电池领域高性价比和高安全性等应用的要求,同时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可缓解由锂资源短缺引发的新能源电池发展受限的问题。 虽然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方面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相比还存在差距,然而在一些对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要求不高且对成本较为敏感的场景中,如在低速电动车、大规模电力储能、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当前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全新的化学电源体系,在产业化和推向市场之际,国内外无任何可供使用的产品标准或规范。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拟就钠离子电池及未来在储能等相关的应用组织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研究,有兴趣参与标准研讨的企业可以联系联盟秘书处(liang.tang@cnesa.org,010-65667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