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解读】 | CSTM《1,2-环氧丁烷 碳酸丁烯酯法》
2025-11-11
|
|
【概述】 2025年8月17日,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Chinese Standards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简称 CSTM)发布了团体标准CSTM/T 01558—2025《1,2-环氧丁烷 碳酸丁烯酯法》,该标准将于2025年11月29日正式实施。 本文对该标准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如需阅读完整的标准文本,请联系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标准化工作服务平台(李佧琦,18911712483手机/微信)。 【标准制定背景】 1,2-环氧丁烷是特种聚醚材料的重要原料,2022年我国环氧丁烷衍生物的消费量为 54万吨,2023年和2024年分别达到56万吨和59.5万吨,2025预计突破60万吨,但关键技术长期被陶氏、巴斯夫等国外企业垄断。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2022年重点专项“氰氯毒害原料源头替代绿色制备碳四醚酯技术”项目针对1,2-环氧丁烷等典型碳四醚酯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氰氯剧毒原料、环境风险高等问题研究煤基混合醇替代氯气羰化热解合成1,2-环氧丁烷新过程及高效催化体系,研究1,2-环氧丁烷催化羰化热解反应分离耦合专属装备及工程放大技术,开展工程示范。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902205)的支持下,1,2-丁二醇制备1,2-环氧丁烷工艺项目于2022年启动,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福州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课题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实施工作。该工艺基于煤制乙二醇副产混合醇,将主要含有乙二醇与 1,2-丁二醇的物料进行分离,利用纯化的1,2-丁二醇进行羰化和热解反应制备1,2-环氧丁烷。该技术具有工艺技术安全性高、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势,将对国内1,2-环氧丁烷新材料产业链的形成、发展以及替代石油化工丁烯氧化制1,2-环氧丁烷路线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产品已经在中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批量生产。 【目的、意义/重要性】 随着1,2-环氧丁烷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展,下游产品对1,2-环氧丁烷质量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其应用性能。需要平衡指标与成本,满足多种下游应用企业提高效益的需求。制定1,2-环氧丁烷产品标准的目的是规范产品各项指标,统一检测方法等。标准的制定和推行可以填补行业质量标准空白,推进1,2-环氧丁烷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筑牢质量安全底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消费者的升级需求,与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中国标准2035”发展重点一致,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计划的发展重点一致。同时,方便上下游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交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本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实现行业绿色、健康有序发展,更有利于我国企业以更大的优势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我国的标准化战略,是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标准采用的技术均符合国家、行业战略发展要求。标准推荐采用现行有效的行业通用检测技术。 【标准介绍】 本标准为产品标准。 适用于碳酸丁烯酯法生产的1,2-环氧丁烷,主要用于合成聚合物、粘合剂、涂料和防冻剂等产品。 本标准规定了碳酸丁烯酯法1,2-环氧丁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 碳酸丁烯酯法生产的1,2-环氧丁烷为无色透明液体,分为优等品和一等品两个型号。 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测方法: 外观的测定 取适量样品,置于50 mL比色管中,在自然光线下,自上向下在白色背景下用目视法判断。 颜色的测定 按GB/T 3143的规定进行测定。 本拟定标准的色度值为检测数值,且为下游国内外用户认可,可以满足对使用的要求。 1,2-环氧丁烷、正丁醛、2,3-环氧丁烷、丁酮含量的测定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将试样气化后通过色谱柱,使待测定的各组分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法定量。 水分的测定 产品中水分含量可采用卡尔费休水分测试仪进行测定。按GB/T 6324.8 的规定测定。
【标准特点】 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深入调研了相关产品国内外行业标准、指标,企业标准;国内外下游生产用户质量要求等。国内外生产企业的产品指标来源:BASF企业标准,巴斯夫中国市场销售产品的检测数据,燕山石化产品指标数据。本标准与相关标准、产品指标和国内外用户要求的主要参数对比,技术要求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与国外用户要求指标相比,指标项目基本一致,指标数据相比仅存在一些微小差异,如pH值,但主流用户均未提及该项目参数要求,固未列入本拟定标准技术要求。测定方法中涉及有国标或行标通则的,均采用标准通则测定。并在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进行了多项产品的验证试验,提供产品的相关生产检测记录报告。通过国内重点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检验检测多批次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得到本拟定标准的技术指标数据符合国内产品的生产现状要求,检验检测方法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销售、下游用户的应用要求,试验方法可行。技术要求具备适用性。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标准应用】 随着国内针对1,2-环氧丁烷等典型碳四醚酯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氰氯剧毒原料、环境风险高等问题,研究煤基混合醇替代氯气羰化热解合成1,2-环氧丁烷新过程及高效催化体系的要求不断攀升,本项目将解决1,2-环氧丁烷催化羰化热解反应分离耦合专属装备及工程放大技术的问题,替代部分进口同类型产品,以及国内其他高环境风险工艺生产的产品。从而以工艺技术安全性高、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势,对国内1,2-环氧丁烷新材料产业链的形成、发展以及替代石油化工丁烯氧化制1,2-环氧丁烷路线起到积极作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准制定单位构成】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福州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