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电子工业工程造价结构分解标准》《民用建筑工程低碳设计标准》等审查会、启动会召开
2025-08-01
|
协会特约记者 卢希报道 2025年7月25日,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电子工业工程造价结构分解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电子工程分会相关负责人、审查专家和编制组成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电子工程分会秘书长单云凤主持。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院长顾问王立致欢迎词,并对协会、审查专家及编制组成员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会议成立了由以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寇伯村为组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东为副组长,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标准定额总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施敬林、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朱立彤、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能源与环境工程院总工程师李春林、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副总工程师贺琳、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华中总部技术质量部副经理王国栋等7位专家组成的审查专家组。 会上,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宋阳代表编制组汇报了《标准》的编写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征求意见及处理等情况。审查专家组从造价项目分解合理性、表述准确性、文本编写格式等方面,对《标准》送审稿逐章逐条逐款开展细致审查与严谨质询。经审议,审查专家一致同意《标准》通过审查,并认为《标准》立足电子工程行业特殊性,创新构建造价项目分解结构,成功填补了电子工业工程行业造价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标准》的编制和实施,将为工程造价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协会标准《冷拌冷铺型改性沥青》《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审查会在郑州召开 2025年7月19~20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市政工程产品应用分会在郑州组织召开协会标准《冷拌冷铺型改性沥青》(送审稿)及《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送审稿)审查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市政工程产品应用分会秘书长顾泰昌、副秘书长杨进春,以及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有关专家、主参编单位代表参会。会议由协会建筑与市政工程产品应用分会专员于超星主持。
会上,顾泰昌介绍了当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的发展动态,强调了标准审查中应当注意的事项;杨进春对标准的审查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与要求。会议成立了以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军为组长,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贺鸿珠为副组长,河南省硅酸盐学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白召军、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柳浩等共8名专家组成的审查专家组。 主编单位代表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杜俊涛汇报了两项标准的编制背景、征求意见处理情况及关键技术内容。审查专家组对两项标准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其编制程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送审资料齐全,技术要求体系完整,条款表述清晰,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两项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填补了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应用领域的技术空白,达到了国际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两项标准通过审查,要求编制组根据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形成报批稿上报。 据介绍,《冷拌冷铺型沥青》详细规定了冷拌冷铺型沥青的原材料选择、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确保了产品的均匀性、稳定性、黏附性等关键性能。通过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为生产单位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依据,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高标准要求,为道路工程提供了高质量、高性能的材料基础;《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为工程建设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和验收方法,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该标准为道路工程提供了一种低碳环保、经济适用的施工技术方案,对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协会标准《民用建筑工程低碳设计标准》审查会召开 协会特约记者 朱荣鑫报道 2025年7月17日,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民用建筑工程低碳设计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清勤,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狄彦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建筑师傅绍辉,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院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黄宁,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守斌,北京建工数智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孙桂芳,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邓月超等专家,以及编制组成员、主参编单位代表4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副秘书长朱荣鑫主持。 会上,清华大学副教授张弘致欢迎辞;朱荣鑫明确了《标准》审查的原则,强调了《标准》在应用实施中的重要性。会议成立了由王清勤为组长,狄彦强为副组长,傅绍辉、黄宁、黄守斌、孙桂芳、邓月超为组员的审查专家组。 审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主编单位代表对《标准》编制情况的介绍和有关技术内容的说明,对《标准》内容进行逐条审查。审查专家组高度评价了《标准》成果,一致认为,《标准》对民用建筑工程低碳设计相关的场地、建筑、材料、设备、能源系统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规定,系统提出了民用建筑工程低碳设计策略与技术要求,为民用建筑工程的低碳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协会标准《适老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通过审查 协会特约记者 朱荣鑫报道 2025年7月17日,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民用建筑工程低碳设计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清勤,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狄彦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建筑师傅绍辉,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院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黄宁,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守斌,北京建工数智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孙桂芳,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邓月超等专家,以及编制组成员、主参编单位代表4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副秘书长朱荣鑫主持。 会上,清华大学副教授张弘致欢迎辞;朱荣鑫明确了《标准》审查的原则,强调了《标准》在应用实施中的重要性。会议成立了由王清勤为组长,狄彦强为副组长,傅绍辉、黄宁、黄守斌、孙桂芳、邓月超为组员的审查专家组。 审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主编单位代表对《标准》编制情况的介绍和有关技术内容的说明,对《标准》内容进行逐条审查。审查专家组高度评价了《标准》成果,一致认为,《标准》对民用建筑工程低碳设计相关的场地、建筑、材料、设备、能源系统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规定,系统提出了民用建筑工程低碳设计策略与技术要求,为民用建筑工程的低碳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协会标准《既有办公建筑体检评价标准》审查会召开 协会特约记者 朱荣鑫报道 2025年7月18日,由建科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科运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编,新疆昆仑工程咨询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石河子大学、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参与编制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既有办公建筑体检评价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通过审查。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技术标准部主任汤亚军、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秘书长朱荣鑫,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丁杰、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徐稳龙等专家,以及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军、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袁康、北京科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郝玲、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高级业务主管时燕、建科运营技术质量部副主任刘敏等编制组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朱荣鑫主持。 刘敏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辞,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各参编单位及专家组对标准编制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汤亚军对《标准》的编制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强调了《标准》审查要点和要求,强调标准编制应充分考虑科学性、技术性、协调性和规范性,明确了相关的评价等级和知识产权问题。希望各位审查专家秉持公正、严谨的态度进行审查把关。 会上成立了由丁杰任组长、徐稳龙任副组长的审查专家组。编制组汇报了《标准》的编制历程、核心技术内容以及征求意见及处理等情况。审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标准》的汇报,对《标准》进行审查。与会专家认为,《标准》建立了涵盖安全、节能、健康、智慧的既有办公建筑体检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评价方法,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编制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送审资料齐全,符合审查要求,一致同意通过审查。 据介绍,《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在吸收先进理念、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既有办公建筑的体检与评价标准,对建筑智慧化的应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协会标准《村镇污染治理设施及场所生物气溶胶采样与分析标准》通过审查 协会特约记者 王建军报道 2025年7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村镇污染治理设施及场所生物气溶胶采样与分析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村镇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技处副处长罗莎,审查会专家、主编和参编单位代表及编制组成员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建军主持。 罗莎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辞,对协会村镇人居环境专委会、专家组和编制组的各位专家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王建军充分肯定了《标准》编制组的工作成效,简要介绍了协会近期工作动态和《标准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强调了标准审查环节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标准审查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与要求。 会议成立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波担任组长,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永利担任副组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任连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张海涵、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教授闫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琳、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黎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蔡木林等组成的审查专家组。 《标准》主编韩云平副研究员代表编制组介绍了标准相关技术、编制背景、编制过程、标准主要内容、征求意见处理情况和提请重点审查内容等。审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编制组汇报,对《标准》逐章逐条审查,提出了建设性修改意见和建议。审查专家组认为,编制组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符合农村特征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公共厕所污染物收集及处理场所生物气溶胶的采集与分析方法,对规范农村生活污染物收集与处理场所生物气溶胶监测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具有指导意义。《标准》填补了农村生活污染物收集及处理场所生物气溶胶采样与分析方法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标准》通过审查。 据介绍,《标准》的编制与实施,将推动农村生活污染物收集与处理场所生物气溶胶监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有效识别农村居住区病原微生物风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监测预警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协会标准《企业智能建造能力评价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2025年7月11日,由上海市建设协会、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企业智能建造能力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能建造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程志军、常务委员王荣,上海市建设协会副秘书长、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促进中心秘书长李娟娟,以及有关专家、主参编单位代表及编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大明主持。 李娟娟代表《标准》主编单位致辞,对归口单位、参编单位及编制组成员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介绍了上海市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指出未来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智能化提升工业化程度;同时,充分肯定《标准》编制实施的积极意义,并表示将积极支持《标准》的编制实施工作。 程志军对出席会议的有关专家、主参编单位及编制组成员为协会标准化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协会发展历程、标准化成果、优势地位以及智能建造工作委员会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结合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及其他城市的试点企业评价工作,分析了《标准》编制的现实需求和工作难点,并对《标准》提出高质量、原创性要求,以期发挥标准的“以评促建”作用。 王荣对编制工作进行了宣贯。她提出,标准编制应当注重科学性,立足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制定的标准技术要求和指标能够充分满足和反映行业技术要求;要注重协调性,充分考虑与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相协调,避免交叉重复;注重规范性,编制过程要同步做好标准规范性审查的工作,确保符合编写导则要求。 会上,孙大明宣布《标准》编制组成立并宣读编制组成员名单。编制组对《标准》前期筹备工作、编制工作大纲、编制任务分工及相关情况作了汇报介绍,与会专家对《标准》初稿内容、重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明确了《标准》编制工作大纲、编制任务分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据介绍,建筑企业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实体支撑和创新转化主体。通过该《标准》的编制,可以建立科学统一的企业智能建造能力评价体系,规范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装备制造、研发服务等类型企业的智能建造能力评价工作,引导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