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地下工程智能监测技术规程》《工程竹结构碳排放计算标准》等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5-07-04
|
协会标准《地下工程智能监测技术规程》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2025年6月27日,由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地下工程智能监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铁道大厦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能建造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程志军、常务委员王荣,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彦峰、副总工程师刘长青,有关专家、主参编单位及编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能建造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王荣和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鑫共同主持。
化协会智能建造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程志军宣布编制组成立,并宣贯了标准编写规定、对标准的编制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提出标准编制要符合规范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的要求,强调标准名称和内容匹配性、标准范围和立项内容一致性等,同时,协会将加强与标准编制组的沟通交流和服务,确保《标准》的编制工作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建议编制工作系统化整合现有技术,将试点应用与标准编制结合,促进落地推广。 张彦峰副总经理代表主编单位向各参会单位致欢迎辞,并表示《标准》的编制恰逢我国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希望各参编单位齐心协力,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专业精深的技术素养,为《标准》的编制贡献自己的力量,保证标准高质量、高水准地完成。 王鑫代表编制组汇报了标准编制的背景与意义、团队组成情况、工作的基础与前期筹备情况以及标准章节内容的安排、分工与计划等。与会编委着重对标准涉及的范围、标准章节大纲设置、各章节内容安排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研讨。标准启动会的顺利召开为下一步标准编制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标准》的编制,响应了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引领,也符合城市高标准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标准的编制将满足新时代、新业态下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自动化、智能化监测的技术需求,填补地下工程行业智能监测技术标准的空白。 协会标准《住宅五恒系统性能评价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5年6月26日,由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联合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住宅五恒系统性能评价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杭州顺利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委会秘书长宋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舒适家居分会秘书长王贺,有关专家、编制组成员及主参编单位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委会秘书长宋波代表主管部门,对标准的编制工作提出要求:要求编制组成员应遵守标准化工作的纪律,严格按照计划进度,连贯有序,按期完成。同时,要求对专利在标准中的应用应做到规范、编制过程中注重资料管理。宋波秘书长希望编制组成员要充分讨论,明确方向,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制订出符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标准。 蔡雨柔介绍了编制组成员,并宣布编制组成立。大连理工大学吴小舟代表编制组对标准编制依据、背景、目的和意义、创新性、工作基础、前期筹备工作、标准大纲、拟解决的技术难点、任务分工、编制计划等进行介绍。 参会人员就本标准大纲框架、内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编制组分工展开认真的讨论,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 协会标准《零碳教学楼设计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近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零碳教学楼设计标准》启动会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以下简称“建研院”)圆满落幕。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的主要编制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朱荣鑫副秘书长主持。 会上,建研院王雯翡主任汇报了编制背景、编制思路和框架及任务分工等内容。各参会企业单位就编制标准的重点、难点展开热烈讨论,本着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的编制原则,在突出零碳教学楼特点,打造教学楼设计标准标杆,加快推动零碳教学楼设计建设及低碳发展等方面达成一致共识。 作为公共建筑,教学楼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零碳实践可带动广大师生对低碳生活的关注。通过《标准》的编制,明确零碳教学楼的技术要求,推动建筑行业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引领零碳技术的创新,同时培养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 协会标准 《零碳办公建筑机电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规程》 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近日,由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零碳办公建筑机电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采取线下结合线上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丰涛、执行总工程师李百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高志强常务副秘书长、杜志超高级工程师,主参编单位代表总计4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编制组成立会议由杜志超高级工程师主持。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丰涛致辞,感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和标准参编人员的前期工作,表示作为主编单位会将全力支持标准编制工作,并提出注意把握标准编制工作时间节点,根据工作计划按时高效完成标准编制工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与标准管理部副主任王岩介绍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标准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表示将全力支持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高志强常务副秘书长充分肯定了本标准的编制意义,介绍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编制的四个原则:科学性、可操作性、协调性和先进性,并强调参编单位在编制过程中与主编单位进行协调的重要性,要求编制组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编制任务。 杜志超高级工程师宣读了标准编制组成员名单。 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由标准主编执行总工程师李百主持并对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思路、主要章节目录、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分工以及进度安排做了详细介绍。与会代表对标准的适用范围、章节目录、编制深度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初步标准框架,确定了编制工作分工。 本标准适用新建与既有改造的低碳、近零碳、零碳办公建筑的建筑机电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建造、运行和判定。 本标准针对办公建筑的使用特性及建设全过程,提出低碳、近零碳及零碳办公建筑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各类机电系统能耗及碳排放指标,明确并适当提高其机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方案水平及技术参数,降低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本标准的编制将助力实现办公建筑的节能降碳目标,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协会标准《高性能耐候型聚氨酯防水涂料》 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协会特约记者 刘书妤报道 近日,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性能耐候型聚氨酯防水涂料》(以下简称《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海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王永海,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余剑英,中化东大(淄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战晓彤、张成等主参编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海龙主持。
王永海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辞,对专委会的支持、编制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到会表示感谢,对标准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王海龙强调了标准编制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希望编制组做好国内外技术调研和对比,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编制任务,并宣布编制组正式成立。 标准主编霍胜旭副研究员主持第一次工作会议。霍胜旭副研究员介绍了《标准》编制背景和目的、工作基础、前期筹备情况、研究主要内容、工作初步分工等。与会代表就标准草案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确定了技术指标项目,明确了任务分工及下一步工作内容。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标准下一步编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性能优异,适用于防水建筑物地下室、车库明挖法铁和通道等防水工程,尤其适用于基层难以干燥的地下工程。适用于结构复杂、管道纵横部位的防水施工。也可适用于非外露屋面防水工程。聚氨酯防水涂料是我国工程应用量第二大的防水涂料品种,仅次于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高性能耐候型聚氨酯防水涂料与高效防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经试验研究,通过在合成中引入新的功能单体,并采用无机改性技术,开发了高性能耐候型聚氨酯防水涂料,高性能是指该涂料在提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黏结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施工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涂膜的耐老化性能和涂层的工作年限也相应提高,弥补了普通涂料产品的不足,适应建筑防水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耐候型是指涂层的耐老化性能提高,根据工程应用环境的不同,对应具体的耐老化性能指标。 高性能耐候型聚氨酯防水涂料能够满足建筑防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未来将逐步替代普通产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本标准的编制能够指导和规范高性能耐候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的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满足新标准新要求,促进此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协会标准 《城市信息模型通用信息描述模型》(送审稿)审查会顺利召开 近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编,东南大学、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飞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编制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市信息模型通用信息描述模型(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通过审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技术标准部副主任程骐、审查专家及编制组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城市信息模型专业委员会标准管理专员刘嫦利主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刘处长斌代表主编单位致辞,并对协会、审查专家及编制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程琪副主任对《标准》的编制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强调了《标准》审查要点和要求,强调标准编制应充分考虑科学性、技术性、协调性和规范性,明确了本标准应严格按照产品标准GB/T 1.1-2020进行编制。 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良辰代表编制组汇报了《标准》的编制历程、核心技术内容以及征求意见及处理等情况。审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标准》的汇报,对《标准》进行审查。与会专家认为,《标准》框架合理、内容完整、可操作性强,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提出的基于MOF的“元-元模型—元模型—应用模型”的描述框架具有创新性,一致同意通过审查。 《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吸收先进理念、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城市信息模型中通用信息的内容及其描述,对指导城市信息模型通用信息的创建、共享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协会标准《智慧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健康管理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近日,由北京智瑞行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智慧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健康管理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顺利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分会秘书长姜波、副秘书长张渤钰,全体编制组成员及参编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分会副秘书长张渤钰主持会议,并宣布了编制组成员名单。 分会秘书长姜波向《规程》编制组对分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协会标准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以及分会目前的标准体系建设情况,肯定了《规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指出《规程》的实施将对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对《规程》编制质量与水平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北京智瑞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迪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辞,向主管部门、参编单位、编制组成员对编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力争高质高效完成编制任务。 北京智瑞行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李思慧代表编制组汇报了《规程》编制前期工作情况和工作大纲。编制组全体成员就编制大纲、《规程》草案、主要技术问题、分工和工作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 随着智慧检测实验室的建设推广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健康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样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和维护成本也与日俱增,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北京智瑞行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近年来在智慧检测实验室建设、智能检测设备研发、各类检测云平台和检测信息管理软件研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牵头本《规程》的研制,旨在规范和引导智慧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实验室管理模式转型升级。《规程》对于落实产业指导政策、完善智慧检测实验室相关标准体系,科学指导我国智慧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推广,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协会标准《建筑墙体试样状态调节方法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近日,由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墙体试样状态调节方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广州市顺利召开。有关专家、编制组成员及主参编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波主持。 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波,宣读了主编及参编单位名单,正式宣布编制组成立,并就标准编制内容、范围和深度提出指导意见,同时期望各单位协同合作,确保将《标准》打造为兼具科学先进性、规范严谨性、系统协调性和实践可操作性的好标准。 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展代表主编单位,对与会代表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公司概况、标准编制研究背景、前期研究成果及公司对《标准》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标准》负责人、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节能部副部长潘城岿主持标准的第一次工作会议,详细介绍了任务来源、编制的背景及意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章节内容、编制的工作基础和必要的测试验证项目等内容。各参会代表围绕标准范围、技术条款等核心内容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完善了标准框架与内容,并对后续工作作出精细规划与部署。 在墙体传热系数测试过程中,试件湿迁移对测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墙体试件状态调节方法及试件含水率的具体规定,墙体试件养护条件和砌筑工艺不一,导致不同含水率墙体的传热系数检测结果差异很大,这对于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验收极为不利。为此,《标准》提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建筑墙体平衡含水率状态调节方法,统一试件状态调节后进行传热系数试验。《标准》将提高我国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水平,为建筑节能设计、材料性能评估和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供可靠依据,推动建筑节能检测行业规范化发展。 协会标准《一体式高效集成冷站技术规程》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近日,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中标绿建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一体式高效集成冷站技术规程》(下简称《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市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副秘书长朱荣鑫、高级工程师刘茂林,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所长王娟,北京中标绿建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顾盼、总工程师顾理想,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高级架构师宋应乾等30余位参编单位专家及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主持。
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副秘书长朱荣鑫宣布编制组成立、宣贯了标准编写规定、对标准的编制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提出标准编制要符合规范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的要求,强调标准名称和内容匹配性、标准范围和立项内容一致性,协会将加强与标准编制组的沟通交流和服务,确保标准的编制工作高标准、高水平完成。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王娟代表编制组对标准编制背景、编制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及编制大纲和进度安排等进行汇报。编制组就标准编制大纲和标准制定草案,参编单位代表就标准名称、定义、主要章节和进度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并一致通过了标准草案及编制进度等事项,为下一步标准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标准》的制定,能够使高效一体式集成冷站产业贯彻落实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新时代发展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落地。通过规范一体式高效集成冷站的建设和运维,提高室外安装机房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协会标准《装配式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近日,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装配式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文生、秘书长沙安,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杨学林,第七建筑设计院结构总工程师祝文畏等领导,相关专家及编制组成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会议。
会议分编制组成立会议和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两阶段进行。 编制组成立会议由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文生主持。高文生介绍了与会领导、专家及代表,宣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员名单,并深刻阐述了行业标准编制的总体情况以及行业标准编制的社会意义;对《技术规程》编制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并提出注意事项,希望编制组认真学习《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管理办法》,严格按照《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编写《技术规程》。 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持。杨学林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词,并详细介绍了《技术规程》编制依据、编制背景、工作基础、规程关键工作、编制内容、编制分工和编制计划。 浙江省地矿建设有限公司翁奔哲、兆弟集团有限公司齐金良、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曹国强、祝文畏等专家均发表了意见,与会人员对《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大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以下一致意见。 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沙安充分肯定了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并对《技术规程》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编制组充分发挥主编、参编单位各自优势,高质量完成标准编制任务。 协会标准《工程竹结构碳排放计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近日,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科院”)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工程竹结构碳排放计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以下简称“协会绿建分会”)、上海建科院、国际竹藤组织、东南大学、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及有关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协会绿建分会主持。 《标准》启动会上,上海建科院总工程师许清风代表主编单位致辞,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及各位参与本标准制定工作的专家表示感谢,并希望《标准》的编制能够有效推动工程竹结构的推广应用。朱荣鑫介绍了协会绿建分会在标准编制方面的情况,并对《标准》的编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宣布《标准》编制组成立。 《标准》第一次工作会议由上海建科院科研管理部经理杨霞主持,编制组成员冷予冰汇报了标准编制的背景、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标准使用范围和关键技术问题、编制大纲、编制工作计划及人员分工。编制组成员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对《标准》的编制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讨并提出了建议,编制组协商了任务分工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安排。 本标准的制定,将为工程竹结构碳排放计算提供科学依据,规范计算方法。对推动我国工程竹结构的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协会标准《纤维复合材料光伏支架结构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新闻稿 近日,由清华大学和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纤维复合材料光伏支架结构应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市清华大学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弛,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秘书长高志强,标准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冯鹏教授及编制组成员参会。 张弛强调,要明确标准体系架构,本标准的编制适应团体标准发展的新方向,对标准编制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通过编制组各参编单位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标准的编制工作,借助协会平台为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高志强介绍了相关参会人员。他指出,要注重本标准与现有标准的协调性,梳理章节内容,明确任务分工与工作安排,并宣布编制组正式成立,对标准编写流程及时间节点提出了明确要求。 冯鹏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词,对协会长期以来对标准申报立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参编单位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冯鹏教授就标准编制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介绍了标准编制的背景、重要性以及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编制组成员就本标准适用范围、编制大纲、任务分工及编制计划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的编制内容形成了初步的共识。
此次会议中,各位专家踊跃发言、积极献策,就该标准项目的应用场景、主要技术问题、目前设计方法、关键创新内容等方面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为后续标准编写指明了方向。 高志强做会议总结,希望编制组齐心协力完成标准编制工作,对今后推广至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切实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是标准编制的重要目标。 本标准旨在规范纤维复合材料光伏支架的材料使用与结构设计,为其设计、应用与推广提供指导方案,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标准实施后,有望提升现有复材光伏支架结构的竞争力,推动纤维复合材料光伏支架结构的规模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