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社会团体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团体
(T/CI 642—2024)《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团体标准解读
2025-07-01

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西南交通大学提出的《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T/CI 6422024)团体标准,于2025年2月正式发布实施。

二、标准制定背景

2018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天府新区视察时做出了“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的重要指示。城市步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市内各街区的“动脉”,其中,沥青铺装是我国当前常用的城市步道道面形式。随着“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对城市步道沥青铺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现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以及国外的地方标准针对城市步道沥青铺装设计仅做出了原则性表述,对人行步道沥青铺装设计缺乏系统规定。参考现行规范进行公园城市步道沥青铺装设计,可能会存在设计过剩或不足,并且难以遵循公园城市“以人为本、生态筑基、城乡并举、美丽引领、多元共生”的建设理念。因此,有必要根据公园城市建设需求,制定《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四、编制过程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根据各阶段标准任务的工作要求,组织了相关领域的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的研讨会,通过对标准内容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本。主要编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231016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立项公示后,主编单位成立标准编制工作小组,202418日组织召开标准编制启动会,确定了标准起草成员,明确各自任务分工和主要职责,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阶段任务。

(二)调研阶段

202311-202312月,进入调研阶段,标准编制组前期以资料调研方式,收集相关标准、项目文档,此外赴成都市绿色建材监督服务站、成都市周边沥青混凝土拌合站、成都市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及相关监管部门实地调研,并认真整理、分析、归纳,为标准文本起草打下坚实基础。

(三)起草阶段

标准编制组立足于标准的普适性、系统性、实操性和实用性,结合成都市绿色建材监督服务站以及成都市市政道路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实践经验,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充分听取并研究各单位的意见及资料,形成了草案稿。

(四)征求意见阶段

20245月,标准编制组完成《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在参编单位范围内征求意见,收到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2个、意见或建议39条,均予以采纳,并对规范文本进行相应修改,制作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20246月,将修改后的《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提交全国标准信息平台广泛征求意见,收到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5个、意见或建议85条,采纳85条,不采纳0条,同时根据意见处理情况对规范文本进行相应修改,形成审查稿。通过这两轮征求意见的反馈进一步完善了标准文体。

(五)审查阶段

20249月,召开《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标准送审稿审查会,与会专家对《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专业意见及建议,并形成《标准意见汇总处理表》,标准编制组根据审核意见对标准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上报。

五、标准主要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国家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工程。大、中型维修的城市步道沥青路面工程施工,工业园区、生活小区、园林等内部步道沥青路面工程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本指南规定了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层施工、面层摊铺、面层压实、接缝处理、验收标准、维修养护等要求。

六、标准实施意义

在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背景下,步道作为连接生态空间与市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其品质直接影响城市形象与居民幸福感。《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的实施,有助于统一设计标准,提升步道的功能性、舒适性与景观融合度。通过规范材料选用、结构设计与施工要求,既保障了步道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与生态适应性,又促进低碳环保理念的落地实施,为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移步入园”的高品质生活场景提供坚实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示范意义。

七、主要实践与应用

在成都市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的进程中,城市步道不仅承载着休闲游憩、生态联通、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也成为展示城市品质和市民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公园城市步道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的发布与实施,为步道系统的科学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和标准化路径。

在具体实践中,成都市锦江绿道、成都东部新区生态环线、桂溪生态公园等重点区域,积极贯彻指南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沥青路面结构与铺装形式。在生态绿道、林荫步道等区域,采用透水型沥青或复合基层结构,增强步道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人流密集或特色节点区域,广泛应用彩色沥青铺装,提升景观效果与场所识别度,打造可阅读、可感知的公共空间。

同时,在施工实践中严格落实指南中关于厚度控制、平整度、边界过渡等关键工艺要求,确保步道路面既具景观美感,又具使用舒适性与耐久性。通过该指南的实施,成都步道系统在功能性、景观性、生态性之间实现了有机统一,进一步推动公园城市从形态美内涵优转变,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价值。

八、小结

通过制定指南,首先规范化设计和施工,有助于规范工程实践,确保施工的质量。其次,标准化的设计和施工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安全性。最后,指南可以推动使用可持续材料和工程实践,减少环境影响,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生态可持续性。总之,制定公园沥青步道指南主要是为规范公园城市步道沥青铺装的设计、施工流程,推广沥青混凝土作为城市步道铺装材料的应用。在提高步道质量、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同时,助力国家公园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