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布时间:2025-03-26
近日,由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东省护理学会、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北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等单位共同起草的《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护理技术规范》《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技术规范》《成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群护理规范》等3项团体标准通过了广西标准化协会组织的专家审定。 审定会现场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专家在听取标准起草单位对标准起草情况的汇报后,对标准逐条逐款进行了认真审定,一致认为团体标准《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护理技术规范》《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技术规范》《成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群护理规范》是在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整理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护理、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成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群护理技术的相关资料,并经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制定,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完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这3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规范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护理、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成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群护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审定会现场 据悉,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护理是通过对患者开展术前评估教育、造口定位、术前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等术前护理以及术后造口评估、造口护理用品的选择与使用、造口周围并发症的护理等方面予以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口医疗及护理的规范与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带造口生存体验,尽快适应造口状态,促进身心尽早康复;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在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黏液瘤、恶性腹膜间皮瘤、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等腹腔恶性肿瘤腹膜转移所致的腹膜癌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可以有效杀灭残存的癌细胞,通过化学治疗和物理热循环使患者的癌细胞通透性增加,增强化疗药的作用,提升局部组织的免疫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抑制癌症的复发与转移,加强肿瘤患者的热灌注化疗护理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约为30%—90%;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腹泻症状发生率约为20%—80%。症状管理是肿瘤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症状护理既能降低患者症状发生频率和程度,又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 广西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李少泉,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汪莉主任护师、副主任方金菊副主任护师、副主任欧阳明月主管护师、苏锦绣主任护师、护士长霍明杰副主任护师、杨奕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罗倩主管护师、庞舒娴主管护师、王滔护师,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刘宇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王富博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素主任护师,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张智霞副主任护师,北京医院科护士长齐小玖副主任护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士长常鑫副主任护师,柳州人民医院护士长黄善华副主任护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长黄桢副主任护师,柳州市工人医院护士长唐金珠副主任护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长黄峥,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长卢小倩主管护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覃冬玲主管护师等编制工作组成员参加了此次团体标准审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