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4-08-16
你的车装ETC了吗?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后装ETC的安装率超80%、支付使用率接近70%。在今天,如果开着一辆没有安装ETC的车辆出行,大概率会遇到下面的情况: 过收费站的时候,ETC专用道里车辆依次快速通过,而你只能在排在为数不多的人工收费口的队伍里耐心等待,时不时还会有一些同样没装ETC走错收费口的车辆要从隔壁车道过来“加塞”;从商场购物出来,车辆开到停车场出口,前面的车辆使用ETC自动收费抬杆出场,你却需要掏出手机扫码支付…… 有了ETC,可以有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排队时间,提升出行体验。不过,尽管ETC为驾驶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用户所使用的都是后装ETC设备,这些设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车主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 电池缺电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可能导致无法顺利通过收费站;发行办理乱象丛生,如办理流程不规范、收费不透明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设备在稳定性、耐用性等方面表现不佳……后装设备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导致部分车主逐渐降低了安装和使用意愿。 因此,鉴于后装ETC面临的各类问题,前装显然是更好解决方案。一方面,推行前装ETC可以从源头上提高ETC安装率和使用率,简化办理和安装流程;另一方面,前装车规级ETC产品的硬件质量及技术内核得到提升,可解决后装设备供电和续航等问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9】23号文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的调整通知,从2021年1月1日起,新申请批准的车型应在选装配置中增加ETC车载装置,ETC即将迈入前装时代。 前装ETC对其产品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也积极开展相关标准法规的研究。2019年,汽标委发布GB/T 38444-2019《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电子单元》,规定了车辆直接供电的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电子单元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但不涉及ETC在整车行驶工况下的性能要求及相应的测评指标体系。 由于OBU在与路端RSU交互的过程中信号会受到汽车玻璃及周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车内将配备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车辆玻璃也从安全件逐渐演变为功能件,大量的金属介质、膜层、电子模块对ETC天线信号交互均会产生影响,对于前装ETC的稳定性、时效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前装ETC产品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服务产业技术发展,在已有国标基础上为各主机厂搭载前装ETC提供标准参考,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行业单位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开展了《不停车收费系统 前装车载电子单元 高速公路场景实车测试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CSAE标准研制。 主要内容 标准共分5章,规定了前装ETC的的实车试验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重点明确了前装ETC的出入口交易区域、出入口交易成功率、门架交易成功率及实际道路交易成功率的试验方法及通过要求。 当前进展 目前本标准已完成起草,牵头单位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期已针对搭载前装ETC的某车型开展了实车测试,并已量产上车。此外,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拟联合相关单位,进一步开展标准测试验证工作。 后续规划 通过标准验证后,本标准将公开征集行业意见,预计于2024年年底报批公示并完成发布。如需了解《不停车收费系统 前装车载电子单元 高速公路场景实车测试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CSAE标准的后续信息,欢迎持续关注汽车学会公众号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