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中华中医药学会
发布时间:2024-07-15
为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的团体标准,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进程,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子宫因素导致的继发性女性不孕症中医诊疗指南》《滑胎肾虚证诊断规范》《手足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下丘脑性闭经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立项审查,审查结论为同意立项,经学会办公会审批,现予以公告。 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简介 宫颈癌的发病率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HR-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HR-HPV 感染和对已经感染的 HR-HPV 进行及时有效干预,可使宫颈癌成为可防可治的疾病。 迄今为止,国际上暂无公认确能清除HR-HPV的药物,各种治疗方案仍处于积极探索中,临床疗效尚无法保障,因此,在循证基础上充分挖掘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形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对于临床规范治疗HR-HPV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指南基于循证证据,对HR-HPV持续感染的SPI、低级别宫颈病变,及高级别以上宫颈病变经治疗后HR-HPV持续不转阴患者,制定治疗规范,以适应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中西医诊疗服务。宫颈、阴道、外阴等部位的HR-HPV感染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均可参考本指南。 2. 《子宫因素导致的继发性女性不孕症中医诊疗指南》简介 全世界不孕症人数已达到0.5~0.8亿,并正以每年200万的速度不断递增,其中继发性不孕约占2/3,而子宫病变为主要病因,严重危害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中医治疗子宫因素导致的女性不孕症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改善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受孕环境,提高临床妊娠率,但是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案存在辨证不规范、治疗不统一的问题。故本指南遵循中医临床思维,按照中药标准化、循证医学的相关要求,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专家评议等方法,制定《子宫因素导致的继发性女性不孕症中医诊疗指南》,旨在为各级医院相关临床医师在实践中提供循证依据,以提高中医诊治子宫因素导致的不孕症的整体水平,节约医疗资源。 3. 《滑胎肾虚证诊断规范》简介 我国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跌下零线,女性生殖障碍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滑胎是指以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为特征的妊娠病,会为女性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中医药辨证论治滑胎的疗效确切,具有综合调理、防治结合、不良反应较少、诊疗费用较低的优势。肾虚证是滑胎的主要证型,中医药妇科诊治滑胎的理论基础源自“肾主生殖”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认识,强调肾在滑胎病机演变与治疗中的作用。但既往滑胎的辨证标准不一,缺乏准确性、规范性与可重复性,阻碍了中医药辨证论治滑胎的应用与推广,与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 本次制定的《滑胎肾虚证诊断规范》针对滑胎患者,基于文献研究、专家意见与临床调研,制定量化的滑胎肾虚证诊断规范,旨在提高滑胎病的辨证准确性和规范性。该诊断规范适合中、西医妇产科相关专业人士使用,可用于指导中西医临床、科研与教学。 4. 《手足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简介 手足综合征是由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引起的特异性皮肤毒性反应,发生率可达48-64%。特征表现为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麻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等。现代医学目前的治疗仅为对化疗药物进行减量,或延长化疗间隔甚至停药;同时外用润肤、冷敷、激素,但疗效未经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目前,尚无关于此并发症西医诊疗指南,亦缺乏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的系统论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特有治疗模式,在管理手足综合征上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指南旨在界定该病种诊断、分级、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推荐治疗、预防、调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为该领域提供切实可行的诊疗技术。 本指南基于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结合专家组意见,形成手足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方案、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推荐。指南以具体临床问题为导向,成立项目组,先后组织国内各领域专家讨论,经过3轮投票,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的汇报答辩和专家评审,进一步完善修订,最终编纂完成本指南定稿。 5. 《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简介 心律失常是常见心血管疾病,目前全球现患人数约4000万,每年约400万患者死于心律失常相关猝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但目前缺乏规范的诊疗标准。 为规范心律失常的诊疗方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制定《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内容包括中西医诊断、评估、辨证、治疗及预后等。本指南的制定结合中医诊疗特色及中国实际情况,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家临床诊疗经验,遵循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南制定流程及GRADE证据分级方法,综合中医整体及辨证施治相结合的优势,为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医师诊治心律失常提供指导和建议,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符合我国重大疾病防控的国家战略需求。 6. 《下丘脑性闭经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简介 下丘脑性闭经分为基因缺陷或器质性性下丘脑性闭经、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和药物性下丘脑性闭经,多发于年轻女性,约3%-5%的成年女性发生继发性闭经,而25%-35%的继发性闭经与下丘脑性功能性闭经有关,对患者的骨骼、代谢、生育及心理等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中西医对下丘脑性闭经的治疗都存在很多难点和争议,目前尚缺乏可供系统推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下丘脑性闭经的诊疗指南供临床参考。项目组遵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下丘脑性闭经的月经及生育等问题,在梳理古今文献和名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中西医并举、内外同治等措施,制订出下丘脑性闭经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为临床医师临床决策提供规范化指导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