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
发布时间:2022-06-20
6月17日上午,上海现代服务业标准创新发展中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了《基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智能化应用指南》(拟)团体标准立项评审。结合疫情防控需要,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召开。
会议邀请了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中心企业高管导师张鹏飞、安徽省中药材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牛伟、上海市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服务中心主任严祖丹、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刘波、上海现代服务业标准创新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兼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代服务业评测中心市场总监王宗挺5位担任专家。经推选,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中心企业高管导师张鹏飞教授担任本次立项评审专家组长。
会上,标准立项提出单位——上海隆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宓锋对标准的立项背景及意义等情况进行介绍。据悉,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国内外暂无智能技术应用相关的标准。上海实施分类垃圾政策以来,出于未定时投放、垃圾收集装置密封性差、垃圾投放量大等种种因素,时常导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周边区域垃圾异味四溢、蚊虫滋生,容易形成二次污染。该标准立意在不改变城市垃圾分类整体规划的前提下,采用智能化手段对现有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进行科学管控,实现每个社区精准投放点布局,为居民提供更便利、安全、卫生的技术服务的同时,帮助物业及相关作业单位实现精准服务,为职能管理部门完善环卫云平台的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提供助力。
上海市现代文化旅游促进中心理事长李伟就该标准项目来源及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该标准项目基于社区湿垃圾源头减量调研工作,深挖生活垃圾分类痛点、难点,结合智能化技术应用手段,探索升级改造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该标准的制定将更好地推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大数据管理。上海隆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鑫、合肥斯坦德尔德标准化管理有限公司贺冉冉分别从标准立项背景、草案稿内容等角度就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
专家评审流程由立项评审组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中心企业高管导师张鹏飞教授主持,五位专家对制定该团体标准的必要性、创新性、先进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该标准关注当下生活垃圾分类领域的智能化技术应用问题,接地气、促实效,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环境保护意义。所述技术应用聚焦社会广泛存在的传统垃圾收集容器,主张不改变塑料垃圾桶结构及使用方法、不改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认知、不过度改变原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的环境外观,充分体现节能、环保等环境友好型设计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标准充分考虑了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垃圾投放的热点关注,以及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求,建议进一步结合社会面其他智能化适配需求,在技术条件合理发展的情况下,深化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充分体现标准的前瞻引领作用。经讨论,专家评审组一致同意该标准项目立项,并对该标准的起草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重要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