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发布时间:2025-07-15
2025年7月12日,由清华大学档案馆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电子档案库房通用要求》(以下简称《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驻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新、技术标准部主任汤亚军,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乡建设信息化与大数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樊劲松、秘书长厉萍,有关专家、主参编单位及编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乡建设信息化与大数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厉萍主持。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驻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新代表协会致辞,对出席会议的有关专家、主参编单位及编制组成员为协会标准化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回顾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库房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意义重大,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标准》的编制为电子档案库房的建设起到技术支撑和指引作用。 清华大学档案馆研究馆员薛四新代表主编单位致辞,对归口单位、参编单位及编制组成员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标准》的重要性及主参编单位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技术标准部主任汤亚军重点介绍了工程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的界定,对标准的编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宣布编制组成立及编制组成员名单。 会上,编制组就《标准》前期筹备、编制大纲及相关情况作了介绍,并组织参编人员对《标准》的框架、主要技术内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展开认真讨论,会议最终形成了统一意见,明确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分工安排。与会专家和编制组成员表示,将共同努力,确保《标准》按期高质量完成。 据介绍,《标准》的编制与实施,将有效弥补现有档案行业标准体系中有关电子档案库房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空缺,推动档案信息化向更高层、更专业方面发展,能够为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提供标准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基础装备建设指南与运行管理依据,保障电子档案长期安全保存与高效利用;同时,还将为国家电子档案备份中心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会非常显著。 协会标准《旋挤压灌挤密桩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5年7月8日,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和陕西隆岳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旋挤压灌挤密桩应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西安顺利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文生、副秘书长沙安,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晓波,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徐张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厚健,中国建筑西北院顾问总工程师仲崇民等领导,有关专家及编制组成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会议。 编制组成立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文生主持。 高文生介绍了与会领导、专家及代表,宣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员名单,并阐述了团体标准编制的总体情况及编制意义,宣贯了标准编写规定,明确了标准体系架构,希望编制组认真学习《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管理办法》,严格按照《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编写《技术规程》。 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志伟主持。 吴晓波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词,对协会长期以来对标准申报立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参编单位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并代表编制组详细介绍了《技术规程》编制依据、编制背景、工作基础、规程关键工作、编制内容、编制分工和编制计划。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徐张建、刘厚健,中国建筑西北院顾问总工程师仲崇民等专家均发表了意见。编制组全体成员就编制大纲、《技术规程》草案、主要技术问题、工作分工和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并一致通过了标准草案及编制进度等事项,为下一步标准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技术规程》的编制,旨在规范旋挤压灌挤密桩的设计、施工及检测方法,为其应用与推广提供指导方案。标准实施后,有望提升旋挤压灌挤密桩在挤密桩复合地基处理领域的竞争力,提高现有挤密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地基处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协会标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评价导则》《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设计导则》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5年6月27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评价导则》《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设计导则》(以下简称“两项《导则》”)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杜志杰、副总工程师李晓峰,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专业委员会杜志超,有关专家及主参编单位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会议。会议由协会建筑产业化专业委员会杜志超主持。
协会建筑产业化专业委员会杜志超,表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对于两项《导则》编制工作高度关注,并对后续编制工作的组织、编写规范性、工作进度等方面提出要求。 杜志杰代表主编单位对与会领导大力支持以及各参编单位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从全球各类灾害频发的背景出发,介绍了当前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明确了两项《导则》的编制的指导思想。同时表示标准院将在人力物力给予极大支持,确保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建筑师杜志杰、副总工程师李晓峰作为两项《导则》的主要编制负责人,介绍了编制的基本情况、前期准备工作以及编制大纲内容,并提出本次标准编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编制组成员认真对本标准的编制大纲进行了讨论,统一了工作思路,根据各自特长进行了初步分工,明确了计划进度要求,下一阶段,各编制参与单位将根据本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次编制核心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系统、规范、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设计指导方法。助力设计人员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系统性认识,更好地完成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设计,使之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市整体韧性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在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的评价和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协会标准《自修复刚性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顺利通过审查 协会特约记者 刘书妤报道 2025年6月27日,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自修复刚性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审查会在京召开。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技术标准部张红彦,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黄靖、常务副秘书长王海龙,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标准管理部正高级工程师陈茜,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王永海、工程师张猛等领导、专家及主参编单位代表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由王海龙主持。 会议成立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质量监督站高级工程师曹征富为组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防水及修复材料与工程技术分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立、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尚传、公路与桥梁高效养护及安全耐久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稷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贾福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康、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清组成的审查专家组。 陈茜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辞,对参会领导、审查专家和编制组成员的积极参与表示了感谢。张红彦介绍了当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的发展动态,强调了标准审查中应当注意的事项。黄靖对标准的审查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与要求,并宣读了标准审查专家组名单后正式开始标准送审稿审查工作。 编制组代表王永海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标准编制情况和征求意见情况,审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编制组的工作汇报,并对《送审稿》内容进行了逐章逐条审查,开展了认真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修改建议。 审查专家组认为,《送审稿》编制符合相关编写规定,送审资料齐全,符合审查要求,技术要求体系清晰,条款表述清楚,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审查。
背景资料 自修复刚性防水材料是指掺加一定比例自修复剂的混凝土或砂浆,可分为自修复防水混凝土、自修复防水砂浆和自修复细石防水混凝土。 自修复剂是掺入混凝土或砂浆中,从而提升混凝土和砂浆内部损伤和裂缝自修复能力的功能性外加剂,包括矿物结晶型自修复剂和微生物自修复剂。 微生物自修复剂是指掺入混凝土或砂浆中,基于微生物矿化作用从而提升混凝土和砂浆内部损伤和裂缝自修复能力的功能性外加剂。 自修复刚性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裂缝自愈合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工程的防水能力,而且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和抗化学腐蚀能力,在沿海地区、腐蚀环境等严酷环境中,可提高混凝土的结构耐久性。大幅度提升了混凝土工程的服役期限,是保证混凝土工程防水与结构同寿命周期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我国对工程防水及耐久性的日益重视,自修复刚性防水材料在提升混凝土工程防水及耐久性的应用潜力很大。 202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第7号令,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在“第一类 鼓励类”,“十二、建材”中,将“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列入鼓励发展材料。为该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 该规程的制订必将规范和引导自修复刚性防水材料在混凝土防水、渗漏治理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护工程的应用,这对提升我国工程防水能力及耐久性能、延长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协会标准《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5年6月26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主编,山东京韵泰博负碳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靖、副秘书长王永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副总工程师冷发光,有关专家、编制组成员及主参编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永海主持。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冷发光、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苗瑞平、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标准管理部陈茜、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靖分别致辞。 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靖代表协会对《技术规程》的制订提出了要求,强调应注意的标准化工作的严肃性、程序的规范性、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和按进度完成的重要性,指出标准应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团体标准容许涉及专利保护。副秘书长王永海代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宣布了参编单位及编制组成员名单。 编制组成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赵鑫介绍了编制工作大纲(草案)和标准初稿。编制组全体成员就编制工作大纲(草案)、标准初稿、主要技术问题、补充试验工作、编制组分工、工作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冷发光研究员指出:标准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格式编制,补充实验验证方法和性能技术测定。王永海副秘书长提出:粉煤灰基混凝土的原材料应斟酌其界定范围,保持标准的严谨性。会议明确了编制组成员的分工、编制工作进度等事宜。 此次启动会是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应用迈向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一步。为推动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协会标准《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及胶凝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编制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顺利召开 2025年6月28日,由安徽工业大学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及胶凝材料应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编制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建筑工程学院北楼会议室召开。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张世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以及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张世宏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辞。他强调,《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是推动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业应用规范的重要契机,期待与所有参编单位精诚合作,严格按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要求,确保编制出高水平、高质量、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行业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材分会秘书长王立群就协会标准管理制度和编写规定作了说明,对编制内容和时间节点提出具体要求。 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吕忠作为规程主编对标准编制前期准备工作和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充分讨论,确定了编制工作大纲、任务分工以及进度计划安排等事宜。 《技术规程》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展示,规定了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基材料的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制备、施工质量及验收等标准,将有效规范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的工程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