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上海市信息系统质量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26
一、制定背景与意义 作为现代光学检测技术的核心装备,光纤光谱仪凭借其高灵敏度、模块化结构设计及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在科研探索、工业检测、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等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与深化,市场对设备性能指标和品质稳定性的要求正经历着跨越式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光纤光谱仪产业长期面临标准体系缺位的结构性难题。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导致产品在光谱分辨率、波长精度、信噪比等核心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质量离散化现象不仅制约着下游应用端的效能释放,更在根本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动能。 标准真空带来的技术壁垒已形成明显的"木桶效应",使得国产设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技术追赶-标准滞后"的双重困境。这种系统性缺陷若不及时补足,将制约我国在高端光学仪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进程。 为规范光纤光谱仪市场,提升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推动我国光纤光谱仪技术进步,上海市信息系统质量技术协会组织制定了团体标准《光纤光谱仪》(T/SHQAII 106—2024)。通过本标准的发布实施,有望填补国内光纤光谱仪标准的空白,通过明确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为生产、检验、贸易等环节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 本标准的制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规范市场秩序:标准明确了光纤光谱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为生产企业提供了统一的遵循依据,有助于规范市场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和低价劣质产品的出现。 保障用户权益:标准对光纤光谱仪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用户可以根据标准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损失。 推动技术进步: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光纤光谱仪的技术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促进产业升级:标准的实施将促使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光纤光谱仪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助力我国光纤光谱仪产业迈向高端化、国际化。 二、标准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纤光谱仪的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试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光纤光谱仪的设计、生产、出厂检验和验收。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标准化技术参数,确保产品在灵敏度、稳定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达到统一的高标准。 三、标准主要内容 前言部分介绍了标准的制定背景、目的、意义、起草单位、归口单位等信息。 第1至3章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列出了标准中引用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对标准中涉及的关键术语进行了解释。 第4章详细规定了光纤光谱仪在工作条件、外观、功能、性能、安全、电磁兼容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工作条件部分规定了光纤光谱仪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供电电源要求;外观要求规定了光纤光谱仪的外观应无明显缺陷,文字、符号、标志应清晰耐久;功能要求规定了光纤光谱仪应具备的光纤耦合接口、数据传输和控制接口、光谱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参数存储功能、温度控制功能(针对制冷型)等;性能要求是标准中最关键的部分,详细规定了光纤光谱仪的各项性能指标;安全要求规定了光纤光谱仪应符合GB/T 34065中防电击的相关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规定了光纤光谱仪应符合GB/T 18268.1中抗干扰试验的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规定了光纤光谱仪应通过高温、低温、湿度、跌落和振动等环境试验,并满足相应的性能要求。 第5章针对第4章的“要求”中提出的各项指标,详细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条件、试验设备、试验步骤和结果计算等。 第6章规定了光纤光谱仪的检验分类(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等。 第7章规定了光纤光谱仪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附录给出了测试溶液的配制方法、相关图谱的示例和标准谱线灯的参考谱线。 四、核心技术内容解读 标准第4章不仅涵盖了传统光谱仪关注的波长准确度、分辨率、信噪比等指标,还引入了暗光谱噪声基线、光谱动态范围、波长/线宽温度漂移、光纤插拔一致性、光谱强度响应线性度等更全面的性能指标。这些指标的引入,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光纤光谱仪的性能,为用户选择合适的仪器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首次引入“光谱线宽温度漂移”指标,结合暗噪声基线量化评估,解决了传统光谱仪温度敏感性导致的测量偏差问题。 标准根据光纤光谱仪的制冷类型(非制冷、浅制冷、深制冷),对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体现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制冷型光谱仪通过降低探测器温度来减少暗电流噪声,从而提高信噪比和动态范围。不同制冷深度对应不同的性能水平,标准中给出的指标值也相应有所区别。 标准第5章详细规定了性能验证方法,突出以下技术要点: 暗光谱噪声基线和噪声均方根试验:规定了在无任何外部光源进入的情况下,在最短积分时间条件下采集暗光谱噪声,并计算暗光谱噪声基线和均方根。通过公式计算噪声基线(BL = S)及均方根(σ),量化电子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光谱信噪比试验:规定了连接氘钨灯,调节光源强度使得光谱信号强度接近光谱的饱和值,连续采集100帧有效氘钨灯光谱,选取光谱强度为饱和值90%±5%的像元通道的谱峰作为特征谱峰,计算单像元信噪比。 动态范围测试:采用对数坐标散点图(图B.1)分析信号与噪声关系,确保测试结果直观可比。通过测量暗光谱噪声和饱和信号强度,计算动态范围。 波长精度验证:使用元素灯作为标准光源, 通过测量特征谱线的波长,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评估波长准确性和重复性。使用汞氩灯、氖灯等标准光源(附录C),通过洛伦兹拟合(图B.3)精确计算谱峰位置,减少采样误差。 光谱分辨率试验:测量元素灯特征谱线的半高宽,评估光谱分辨率。 波长温度漂移和光谱线宽温度漂移试验: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波长和谱线宽度,评估温度漂移。 光纤插拔一致性试验:多次插拔光纤,测量光谱强度,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光谱强度响应线性度试验:测量不同积分时间下的光谱强度,评估线性度。 杂散光测试:分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采用亚硝酸盐、亚甲基蓝等标准物质(附录A),结合吸光度法量化杂散光占比,严控光路设计缺陷。针对不同波段(紫外、可见、近红外)的光谱仪,分别规定了使用标准溶液或滤光片进行杂散光测试的方法。 标准要求光纤光谱仪在高温(0℃~40℃)、低温、湿度及机械振动/跌落试验后,波长示值误差与分辨率仍符合第4章性能要求。 五、标准发布信息与行业影响 《光纤光谱仪》团体标准T/SHQAII 106—2024由上海市信息系统质量技术协会于2024年11月28日发布,于2024年12月6日实施。其发布将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促进国产设备与国际标准接轨,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