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自我承诺

  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发布的T/HNJK 08—2025《中医膏方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HNJK》制定。T/HNJK 08—2025《中医膏方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
2025年04月10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
登记证号 51410000092887824N 发证机关 河南省民政厅
业务范围 学术研究、业务交流、技术合作、人才培训、标准认证、评价论证、开展活动。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杨国勇
依托单位名称 河南省科协
通讯地址 郑州市金水路96号 邮编 : 450003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HNJK 08—2025
中文标题   中医膏方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英文标题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intment formulas
国际标准分类号   67.230
中国标准分类号   X 80
国民经济分类   C149 其他食品制造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0日
实施日期   2025年05月15日
起草人   苗明三、郭敬东、郭向前、郭艾梅、李瑜、刘晓永、张红印、张华、李家寅、郭水欢、申晓晔、曲姗姗、康明轩、练岚、秦广雍、李建军、程铁峰、王秀萍、郭潇潇、王亚飞、李国辉、赵喜亭、周燕。
起草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大学药学院、郑州牧业经济学院、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秘书处、郑州大学药食健康研究院、河南邦尼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仲景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怀帮保和堂国医馆有限公司、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膏方的术语和定义、规范性技术要素、质量控制、服用方法及服用时间。 本标准适用于膏方生产加工的制备、检验、储存和使用等环节。
主要技术内容   3.1 膏方
膏方,又称“膏滋药”、“膏滋方”,是根据服用者的体质状况,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思想,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合理配伍组方,优选药材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主要用于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属于中医中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
3.2 膏方分类
根据地域与环境,药材资源,人群体质特点制作的膏方。
3.2.1 饮片
指膏方处方中的常规药物,是膏方药材组成的主体部分。
3.2.2 素膏
膏方由中草药组成,不易发霉,四季均可服用。
3.2.3 荤膏 
膏方中含动物类药或动物胶类药,不宜久存,一般冬季服用。
3.2.4 清膏 
膏方在制作过程中,药液浓缩直至收膏,没有加入动物药(如胎盘、鹿鞭等)、动物胶(如阿胶、鹿角胶等)和糖类(如蜂蜜、木糖醇、冰糖、麦芽糖等)。
3.2.5 蜜膏
膏方中加入甜味剂或糖类、蜂蜜,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有慢性病患者。
3.2.6 胶类
常规膏方中阿胶、黄明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等的统称。
3.2.7 贵细药材
膏方处方中较为贵重药物(冬虫夏草、川贝、三七等)的统称。
3.2.8 细粉
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3.2.9 辅料 
黄酒用于浸泡阿胶等动物胶,使之软化,还能解除药胶的腥膻气味;糖类用于改善膏剂味道的作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3.2.10 烊化 
对于黏性大的胶质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以及膏滋类药物如饴糖、蜂蜜等,通常需要先打碎或加入适量温开水搅拌溶化后,再与其他已煎好的药液混合。
3.2.11 翻云头
膏体沸腾时呈现的“蜂窝状”。
3.2.12 挂旗
用搅拌棒撩起药汁,药汁变得浓稠起丝,直至稠厚的膏体在搅拌棒上呈片状缓慢下落。
3.2.13 滴水成珠
用搅拌棒趁热蘸取少量药汁滴入冷水中,入水的药汁不会迅速融化散开,在水中保持的圆珠
3.2.14 纸无水迹
用搅拌棒趁热蘸取少量药汁滴入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渗出。

4 组方配伍原则
膏方所用饮片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T/HNJK 03-2025《中药饮片生产技术规范要求》的要求。膏方的组方原则与方剂的基本结构一致,分为“君、臣、佐、使”,在辨证明确的前提下,应先确定其基本治则, 通过不同功效的“药组”形成膏方中的君剂、臣剂、佐剂、使剂,也有学者称其为“药群组合”。
君剂:一般以补益药为主,针对虚证,如单纯的气、血、阴、阳亏虚,或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复合证候而选择治疗药物;或是针对主病主证选择主方及药物。
臣剂:可以是辅助君剂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组合,更多的是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组合,如针对气虚伴血瘀兼证的活血化瘀类药物,针对肺阴虚伴有痰热的清化痰热类药物等。
佐剂:主要是配合君剂、臣剂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组合,如:在健脾益气的同时配伍枳壳、陈皮等行气类药物,可使补而勿滞,或治疗兼有的气滞证;或在滋补药中配伍砂仁等醒脾类药物,神曲等助消化类药物,能更好地发挥补益药的作用。必要时,也可起到佐制或反佐的作用。
使剂:是膏方中主要起调和作用的药物组合,如所采用的糖、蜜和大枣等果品类均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

5 临床功效
膏方既有滋补身体的作用,又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膏方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应激能力,清除体内自由基,改善生理系统功能。
5.1 扶正补虚
膏方的主要作用为扶正补虚,调阴阳,补脏腑,益气血,助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药,即用滋补强壮的药物,以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人体虚弱状态, 治疗各种虚证。膏方通常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综合运用于临床。
5.2 调理体质
目前中国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体质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颇的状态,这种偏颇导致了脏腑不协调,从而出现机体与心理的不适,表现为各种症状和体征,针对这种有证无病的偏颇体质,采取辨体施膏,通过调理体质,调整偏颇,使患者获得健康。
5.3 抗衰健体
中医学认为衰老主要是由脾胃虚弱、肾气衰退、阴阳失调等引起,通过膏方调治可以达到调理脾肾和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从而能够抗衰老、健体强身。
5.4 防病治病
膏方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疾病,针对不同患者的病症开具膏方防病治病,通过提高免疫功能,有助于防止疾病复发,预防外感,增强抵抗力。

6 膏方规范性技术要素
6.1 膏方的制备要求
6.1.1场地
膏方制备需配备饮片储藏区、浸药区、煎煮区、收膏区、分装区、凉膏区等。
6.1.2 器具、仪器
不锈钢或者铜制的浸泡桶、煎煮锅、收膏锅、木质或硅胶搅拌片或铲、陶瓷罐、食品级塑料罐、包装机。直接与膏方接触的器具应符合GB4806.7、GB4806.9、GB4806.11的要求。
6.1.3 饮片
膏方中各味药材须符合《中国药典》或地方药品标准的要求。制膏原料的主体部分,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药品标准,避免毒性饮片的使用。一般而言,一个疗程的中药处方所需用量在10味到35味之间,约为3 000g~5 000 g不等。
6.1.4 浸泡
将调配复核后的饮片倒入专用浸药容器(桶、锅)加水浸泡,加水量为药料的8倍~10倍,夏秋季节浸泡时间1小时~2小时,冬春季节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浸泡后应药无干芯。
6.1.5 煎煮
将泡透的饮片送入煎煮区,入锅煎煮,煎煮2次~3次,头汁煎煮1.5小时以上,二汁煎煮1小时以上。
6.1.6 过滤 
合并两次煎煮液,过100目筛网过滤,不得有残留药渣。
6.1.7 浓缩 
把过滤后的药液重新置于洁净的锅内,开始用武火加热沸腾后改用文火,不断揽拌至药液呈稠糊状的清膏。浓缩过程需注意火候,防止药液沸腾溢出和结底。
6.2 辅料预加工
6.2.1熬糖
糖加适量水(一般白砂糖加0.5倍量水,红糖加2倍量水,饴糖炼制时不必加水),加热熔化,不断搅拌,防止糊焦,待糖全部融化熬制老黄色即可。
6.2.2 炼制中蜜 
将生蜜加适量沸水煮沸,滤过,除去上浮泡沫及杂质,一般加热至116 ℃~118 ℃,含水量在14%~16%,相对密度为1.37 kg/m3,浅黄色光泽,手捻有黏性,两手分开时无长白丝。
6.2.3 胶类烊化
常用的胶类有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鳖甲胶、黄明胶等,多用黄酒烊化。
6.2.4 贵细药打粉
如紫河车、羚羊角、珍珠、蛤蚧、琥珀、三七、川贝母、灵芝孢子粉、青黛等需先粉碎成细粉再加入清膏中。
6.2.5 贵细药另煎 
如人参类(人参、红参、西洋参等)、冬虫夏草、海龙、海马、鹿茸、枫斗、西红花等用小锅另行浸泡、煎煮各两次,合并煎液,过滤。待浓缩时直接兑入浓缩的药液中。 
6.2.6 收膏
浓缩后的药汁现翻云头,在竹片(或铲片)上挂旗或滴水成珠或纸无水迹,除去上浮泡沫过滤至干燥、洁净的容器中。
6.2.7 灌装 
盛膏容器需清洗后再经消毒烘干凉透后才能备用,或将熬制好的膏方趁热加入膏方包装机包装。盛放膏方成品的容器首选广口的陶瓷罐、玻璃瓶、塑料罐等;或用自动分装机灌装至真空塑料包装袋。
6.2.8 凉膏
使用大容量容器包装者,盛膏后及时进入凉膏间自然放凉,凉膏时间宜控制在12小时以上,凉透后加盖。凉膏区温度宜控制在20 ℃以下,湿度宜控制在45%~65%;适当增加紫外线消毒灯配置,并定期消毒。
6.2.9 贴签
在容器外贴上印有患者姓名、科室、制作日期等信息的标签。
6.2.10 贮存
膏方贮存室温度宜控制在20 ℃以下,湿度宜控制在40%~60%;适当配置紫外线消毒灯。
6.2.11 发膏 
发货时,凭患者取药单,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制作日期、电话等信息,核对无误后经患者签名,盖章后方可发药,并交代膏方的服用、保存及注意事项,按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做好相关记录。
7 质量规范
7.1 质量要求
膏方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中药饮片按各品种规定的方法煎煮,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清膏。如需加入药粉,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加入过 100 目筛的中药细粉。清膏按规定量加入炼蜜或糖(或转化糖)收膏;若需加药材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除另有规定外,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 3 倍。煎膏剂应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煎膏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煎煮、沉淀、浓缩、收膏的加工容器具要一用一清洗,符合卫生学要求,避免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
7.2 质量标准及卫生要求
外观性状:膏方为半固体状态,表面应质地细腻、黑润,光泽晶莹,色黑如漆,光亮如镜,稠度适宜,表面无浮沫,无酸败和霉变,且无糖的结晶析出(即无“返砂”现象)。口感滑润,入口不得尝出固体颗粒(加入核桃、芝麻等打粉入膏的除外)。
相对密度:市售膏剂应该规定有相对密度,并按药典标准进行检测。清膏的相对密度在1.12-1.20,其他膏方的相对密度范围为 1.30~1.45。凡加中药细粉的煎膏剂,不再检查相对密度。
不溶物测定:取供试品5 g,加热水200 mL,搅拌使溶化,放置 3min 后观察,不得有焦屑等异物(微量细小纤维、颗粒不在此限)。加药材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药粉前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加入药粉。加入药粉后不再检查不溶物。
装量检测:装量按照药典装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标示装量不大于 500 g(mL)者,标示装量以重量计者采用重量法进行检测,标示装量以容量计者采用容量法进行检测,装量应符合表2 规定。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5/4/9 12:40:42

*由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于2025/4/9 12:40:42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5/4/9 12:40:4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