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个人登录 | 团体登录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自我承诺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发布的T/ZJDJ 004—2022《加氢反应釜用自吸式搅拌机》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ZJDJ》制定。T/ZJDJ 004—2022《加氢反应釜用自吸式搅拌机》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
2022年09月02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
登记证号 51330000501867833N 发证机关 浙江省民政厅
业务范围 学术交流、科技咨询。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杨震宇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省科协大楼1603室 邮编 : 310006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ZJDJ 004—2022
中文标题   加氢反应釜用自吸式搅拌机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71.120.10 反应容器及其组件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C352 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
发布日期   2022年08月20日
实施日期   2022年09月10日
起草人   黄宣东、赵建明、闻燕飞、高雪飞、林军
起草单位   杭州原正工程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宜兴市万盛石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杭州良盛机械有限公司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5.1 一般要求
5.1.1 搅拌机各部件之间的匹配应合理可靠,保证其搅拌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
5.1.2 搅拌轴、搅拌叶轮进行动平衡后应整体从人孔或安装孔装入,必需拆卸时应有明显标记,标识出原始的安装位置。
5.1.3 容器外应有明显的标志标明搅拌轴的转向。
5.1.4 所有旋转部件之间、旋转部件与机架及机架与容器的连接螺栓和螺母应有合适的防松措施。
5.1.5 起动应与反应釜内料位联动。
5.2 搅拌轴和搅拌机组件
5.2.1 搅拌组件采用刚性设计时,运行转速应低于一阶临界转速的0.7倍。离固定端较远的搅拌器为二叶桨时,运行转速与一阶临界转速比值还应在(0.45-0.55)以外。
5.2.2 搅拌组件采用柔性设计时,运行转速与一阶临界转速之比应大于1.3,且不得为一阶临界转速的简单倍数,前后应有10%的余量。在明显位置设置不得空运转的标志。
5.2.3 允许采用空心轴,但其两端需密封焊,并需进行整体动平衡试验。
5.2.4 搅拌组件采用柔性设计,离固定端较远的搅拌器为轴流型搅拌器时,应设置稳定器,稳定器应安装在搅拌器的下方,操作状态时稳定器应完全浸没在介质中。
5.2.5 搅拌轴装配轴承、联轴器、轴封、搅拌器等配合面,同轴度允差按GB/T1184中8级精度。
5.2.6 柔性设计的下端悬臂轴,应设置搅拌起动过临界点时防止过度偏摆的保护装置。
5.2.7 有中间轴承和底轴承时,搅拌轴静态测量轴端部摆动量应不大于轴长的1/2000或5mm之较小者。
5.2.8 工艺过程中有固相介质时,应对搅拌器进行表面硬化处理。
5.2.9 变径轴直径变化处,应圆滑过渡。
5.2.10 搅拌轴的相关技术参数要求应符合表2。
表2 搅拌轴的技术参数
序号 指标 数值
1 刚性设计直线度允差 转速,rap:<100  <0.15mm/m
  转速,rap:100-1000 <0.1mm/m
  转速,rap:1000-1500  <0.08mm/m
2 搅拌轴在轴封处的径向摆动量 轴径,mm:≤80 ≤0.3mm
  轴径,mm: 80-150 ≤0.4mm
  轴径,mm:≥150 ≤0.5mm
3 搅拌轴在轴封处的轴向窜动量 波纹管型机械密封 ≤±0.4mm
  其它机械密封 ≤±0.2mm。
4 刚性设计无底支撑时,下端摆动量的静态测量值 转速,rap:≤100 ≤取大值(1.5、轴长的1/1000) 
  转速,rap:100-400(包含400) ≤取大值(1.0、轴长的1/1500) 
  转速,rap:400-1000(包含1000) ≤取大值(0.75、轴长的1/2000) 
5.3 轴封系统
5.3.1 自吸式搅拌机宜采用双支撑点,机架、轴承座、上轴等集装式一体化密封。
5.3.2 工作压力大于0.6MPa(表压)时,应采用平衡型机械密封。
5.3.3 工作温度高于80℃且搅拌轴的线速度大于1.5m/s时,机械密封宜配置冷却装置。
5.3.4 机械密封密封液漏入搅拌容器会影响物料的工艺性能和性质的,宜考虑适当的接液和排放装置。
5.3.5 密封辅助装置中应预留密封液受热膨胀导致机械密封内压力急剧上升的膨胀空间。
5.3.6 对于双端面机械密封,当轴径或轴套外径小于等于80mm时,密封处的泄漏量应小于等于8ml/h,当轴或轴套外径大于80mm时,密封处的泄漏量应小于等于10ml/h。
5.3.7 对于单端面机械密封,可只对泄漏量做定性检查,以肉眼观察无气泡为合格。
5.3.8 对于毒性程度为高度或极度危害及易燃易爆的搅拌宜采用磁力密封。
5.3.9 对介质腐蚀性强的搅拌装置,宜采用含密封隔离液的磁力密封。
5.3.10 磁力耦合应按表3留出扭矩裕量。
表3 扭矩裕量表
设计额定扭矩/Nm 扭矩裕量系数
≤100 1.5
100--≤400 1.25
400--≤1500 1.2
1500--≤4000 1.15
>4000 1.1
5.3.11 磁铁与冷却液及密封液、介质间应设置磁铁被腐蚀的隔离措施。
5.3.12 自吸式搅拌机不宜用填料密封。
5.4 底支撑及中间支撑
5.4.1 介质中含固相且搅拌轴转速大于100转/分时,不宜采用中间支撑和底支撑。
5.4.2 中间支撑和底支撑宜采用可更换的滑动轴承。
5.4.3 更换滑动轴承的易损件时应无需拆卸搅拌轴和搅拌叶轮。
5.4.4 中间轴承和底支撑的支承不得直接焊在筒体的受压元件上,应由容器制造厂提供过渡的焊接垫板。
5.4.5 除另有规定外,安装法兰采用HG20615、HG20592标准,具体法兰标准、等级和密封面应在数据表中加以规定。
5.4.6 中间轴承及底轴承轴套及轴瓦分别固定在轴和轴承座上,轴套与轴、轴瓦与轴承座之间不得有相对运动。轴瓦内表面及轴套外表面粗糙度Ra≤0.8μm。
5.5 装配与部件
5.5.1 搅拌机整体组装后,应确保减速机及轴承处均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加注允许牌号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5.5.2 搅拌机整体组装后,应按标明的搅拌轴转动方向盘车,应顺利旋转一周以上,不得出现卡阻、噪声等异常现象。
5.5.3 搅拌容器固定好后,测量搅拌容器接口法兰水平度允差应小于等于1‰法兰外径。
5.6 气含率
搅拌机设计工况下以水代料运行,气含率不小于5%。
5.7 抗振
5.7.1 柔性设计的搅拌轴起动时,应有变频起动并需控制过共振点的时间。
5.7.2 自吸式搅拌机应进行动平衡试验,试验转速不低于搅拌桨实际运行转速。
5.7.3 许用不平衡力矩应符合下列规定:
搅拌机的许用不平衡度要求,可用许用不平衡力矩表示,也可用许用偏心距表示。当用许用偏心距表示时,动平衡试验的校正平面许用值应为许用偏心距[e]之半。
搅拌机的许用不平衡力矩按下式计算:
[M] =10-3[e]·Q
式中∶[M]——许用不平衡力矩(N·m);
Q——轴、搅拌桨及其他组合件的重力(N);
[e]  ——许用偏心距(组合件重心处)(mm),[e]=9.55G/n;
G——平衡精度等级(mm/s)(见表4);
n ——搅拌轴转速(r/min)。
表4 平衡精度等级
工   况 平衡精度登记 mm/s
压力高、转速高以及危险物料的苛刻工况 2.5
一般工况 6.3
压力低、转速低以及一般物料工况 16
5.7.4 正常操作工况搅拌机转速小于等于300rpm 时绝对振动标准符合表5规定。
表5 电机功率与振动烈度的关系
电机功率P(kW) 振动烈度V(mm/s)
P≤5. 5kW V≤2. 8mm/s
5.5kW<P≤18.5kW V≤4. 5mm/s
18.5kW<P≤55.0kW V≤7. 1mm/s
55.0kW<P≤155.0kW V≤11. 2mm/s
P>155.0kW V≤18. 0mm/s
注: 对搅拌机支撑封头刚性较差、搅拌速度大于300rpm、搅拌轴较长,电机功率P大于或等于560.OkW、搅拌机重量,体枳较大时,可适当放宽至1.6倍振动烈度值,但应在一段时间内监控直至振动值稳定。
5.7.5 相对振动标准宜符合表6要求。釆用绝对振动标准测量超标(但小于或等于2倍的允许值)的搅拌机也可进行相对振动标准的测试,定期监测直至振动值稳定,监测频率及时间长度由业主和厂家商定。
表6 相对振动烈度
状态 振动烈度V(mm/s)
需定期监测 <1.6
需停机检修 ≥1.6
5.8 噪声
5.8.1 电机功率大于75kW的搅拌器应不大于90dB。
5.8.2 电机功率大于110KW的搅拌器噪声值应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5.9 电气安全
5.9.1 控制方式应采用变频调速控制,采用多段变速率起动。
5.9.2 电气控制设备应符合GB/T5226.1的(接地和绝缘条)规定。
5.9.3 电气控制系统应设置实现远程控制所需的开关、按钮、报警及工作指示灯等。
5.9.4 电气控制系统应设置就地按钮箱,按钮箱应有停止开关、电源/运行指示灯,现场控制/远程控制转换开关等。
5.9.5 电气控制系统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2/9/1 23:24:14

*由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于2022/9/1 23:24:14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2/9/1 23:24: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