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学会自我承诺
中国通信学会发布的T/ZGTXXH 043—2022《网络5.0内生安全架构》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ZGTXXH》制定。T/ZGTXXH 043—2022《网络5.0内生安全架构》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通信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通信学会
2022年07月27日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通信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08746F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 普及教育 书刊编辑 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张延川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 | 邮编 : 100846 |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ZGTXXH 043—2022 | ||
中文标题 | 网络5.0内生安全架构 | ||
英文标题 | Network 5.0 intrinsic security architecture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33.040.40 数据通信网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L78 | ||
国民经济分类 | I631 电信 | ||
发布日期 | 2022年07月26日 | ||
实施日期 | 2022年07月26日 | ||
起草人 | 杨朋霖、刘冰洋、郑秀丽、马铮、王姗姗、张杰、周继华、张健雄、王浩。 | ||
起草单位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网络安全 3.2 内生安全网络 3.3 网络安全赋能 3.4 去中心化 3.5 可信身份标识 3.6 缩略语 4 场景描述 5 总体架构 6 标识需求 6.1 与安全相关的可信标识的特征 6.2 伴随可信标识生命周期的安全需求 7 设备标识的可信载体以及认证方法 7.1 总体要求 7.1.1 采用双向认证 7.1.2 认证过程中的威胁模型 7.1.3 设备可信认证架构 7.2 可信身份标识获取 7.3 基于EAP-TLS的可信双向认证 7.3.1 中间层架构 7.3.2 认证流程 7.4 受限终端的可信载体 8 网络层可信接入,网络层加密隧道 8.1 设备可信接入认证 8.2 DHCP分配地址方式 8.3 网络层加密隧道 9 基于信任传递的网络5.0内生安全功能 9.1 基于可信标识的真实性保障 9.2 基于可信标识的域间信任传递 9.3 基于可信标识的内生安全增强功能 10 安全能力输出 11 标识和安全能力共识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标准公告 | |||
---|---|---|---|
标准发布公告 | 2022/7/26 16:54:10 | ||
*由中国通信学会于2022/7/26 16:54:10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最后修改时间:2022/7/26 16:54:10
评论